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城市指南 > 中國的人口

中國的人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2004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29988萬人 。我國60歲以上人口1.45億 。
  2005年1月6日零點2分,中國第13億個公民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這一天也成為“中國13億人口日 ”。這個小公民為男性,體重3,660克,身長52公分。
  2005年1月,北京市公安機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實際居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目前已達到1524.4萬人 。2006年7月26日,北京市發改委主任丁向陽透露,截至2006年6月底,北京市戶籍人口達到1186.5萬人 。
  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人口約為9700萬 。
  2006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發表的數字顯示,到2006年年中,香港人口為699.45萬人(臨時數字),同比增加5.86萬人,增長率為0.8%。
  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最新資料顯示,2006年6月30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估計為50.3萬人,較2005年同期增加約2.6萬。這是澳門居住人口首次超過50萬。
  截至2005年底,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為2277萬人。
  2005年11月9日,中國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說,中國目前城鎮人口約5.4億,占總人口41.8%。
  2000年11月1日0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

地區人口數
(萬人)
地區人口數
(萬人)
地區人口數
(萬人)
北京1382天津1001河北6744
山西3297內蒙古2376遼寧4238
吉林2728黑龍江3689上海1674
江蘇7438浙江4677安徽5986
福建
(不含金門、馬祖等島嶼)
3471江西4140山東9079
河南9256湖北6028湖南6440
廣東8642廣西4489海南787
重慶3090四川8329貴州3525
云南4288 西藏262陜西3605
甘肅2562青海518寧夏562
新疆1925 解放軍現役軍人250  

  中國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之一,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密度為134人。但分布頗不均衡: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過400人;中部地區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 西藏藏族人口總數40年翻了一番 深圳常住人口達到826.94萬人
  中國人口的構成情況,大體如下圖所示的比例(% ):

按性別分按城鄉分按年齡分
男性女性城鎮鄉村14歲以下15-64歲65歲以上
51.65%48.5%37.7%62.3%22.5%70.4%7.1%

  中國到2010年百萬人口以上城市預計約達125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總人口為54167萬人。由于社會安定、生產發展、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以及對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和缺乏經驗,致使人口迅速增長,到1969年已達80671萬人。面對嚴重的人口問題,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2年,已下降至12.86‰。目前,中國已基本實現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
  按照2001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要求,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2005年),中國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長率不超過9‰,2005年全國人口控制在13.3億以內。到2010年,中國人口將控制在14億以內。
計劃生育
  中國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推行。中國實行的計劃生育,采取國家指導與群眾自愿結合的辦法。國家指導表現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的政策法規和宏觀人口發展計劃,并為所有夫婦提供生殖保健、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等方面的咨詢、指導和技術服務。群眾自愿是指孕齡夫婦在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根據其年齡、健康、工作以及家庭經濟狀況,負責任地、有計劃地安排懷孕和生育,并選擇適宜的避孕節育方法。
  中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在農村地區,確有困難的夫婦間隔幾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在少數民族地區,根據各個民族自己的意愿和該民族的人口、資源、經濟、文化和習俗等具體情況有著不同的規定:一般可以生育兩個孩子,有的地方可以生育三個孩子,對人口過少的少數民族則不限制生育子女的數量。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正在逐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同時,計劃生育還使中國婦女擺脫了婚后頻繁生育和繁重的家庭負擔,母嬰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五十六個民族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于漢族人口眾多(占全國總人口的91.6%),習慣上把其余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55個少數民族中,100萬人口以上的有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瑤、朝鮮、白、哈尼、黎、哈薩克、傣18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達1617.9萬人;10萬至100萬人口的有畬、傈僳、仡佬、拉祜、東鄉、佤、水、納西、羌、土、錫伯、仫佬、柯爾克孜、達斡爾、景頗、撒拉、毛南17個民族;不足1萬至10萬人口的有布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溫克、京、基諾、德昂、烏孜別克、俄羅斯、裕固、保安、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不含臺灣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0個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僅2965人。
  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東北平原。55個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區卻很廣,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4.3%,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云南省居住著20多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一個省份。由于歷史上多次的民族遷徙、屯田、移民以及朝代更迭等原因,中國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又雜居又聚居、互相交錯居住的狀況。此種局面,為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以及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客觀條件。
民族區域自治
  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繁榮,是中國政府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根據此原則,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由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內部地方事務。另外,國家還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民族大學(學院)、民族干部學校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中央政府在財力和物力上給予民族自治地方積極支援,以促進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1984年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具體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基本法律?,F在,全國已建立了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以及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此外,還建有1300多個民族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大常委會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都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除行使同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外,還享有廣泛的自治權利,包括: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屬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 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
語言文字
  漢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漢語是當今中國的通用語言,也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之一。外國人士常有的印象是漢字繁多,其實常用漢字并不多,據現代書報用字統計,3000個左右的漢字已占書面文字出現頻率的99%。在55個少數民族中,除了回、滿兩個民族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個,共使用27種文字?,F在,在以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都各自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課本,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授課。
生活習俗
  由于自然環境、社會條件、經濟水平的差異,中國各民族在飲食、服飾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飲食方面,漢族以米、面為主,喜食蔬菜、豆類、肉、魚及蛋類,尤其注重烹調技術;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烏孜別克族喜吃烤羊肉串、抓飯和馕;蒙古族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喜飲奶茶;朝鮮族愛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愛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傣族、布朗族和哈尼族愛嚼檳榔。服飾方面,滿族婦女愛穿旗袍,蒙古族習慣穿蒙古袍和馬靴;藏族愛穿藏袍、系腰帶,穿長靴;彝族、苗族、瑤族婦女愛穿百褶裙,佩戴金銀制的飾品;維吾爾族愛戴四楞繡花小帽;朝鮮族愛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稱。
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 ;植樹節(3月12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國際兒童節(6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 教師節(9月10日); 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宗教信仰
  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多種宗教并存的國家,信眾共計一億余人,宗教活動場所8.5萬余處,宗教教職人員約30萬人,宗教團體3000多個。這些宗教團體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在中國,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拜佛、誦經、祈禱、講經(道)、彌撒、受洗、受戒、封齋、過宗教節日等,都由宗教教職人員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干涉。各個宗教的經典書籍均由各宗教團體負責出版、發行,各宗教都辦有全國性期刊,并在海內外發行。
  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國都有傳播;此外,還有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以及薩滿教、東正教、東巴教等?;?、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烏孜別克、塔吉克、東鄉、撒拉、保安十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藏、蒙古、珞巴、門巴、土、裕固族信仰藏傳佛教(也稱“喇嘛教”); 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苗、瑤、彝等民族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漢族中部分人信仰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道教。
  佛教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前后傳入中國,公元四世紀后開始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宗教。藏傳佛教屬于中國佛教的一支,主要流傳于西藏和內蒙古等地?,F在,全國共有佛教寺廟1.3萬余座。伊斯蘭教約在七世紀中葉傳入中國,至元代,伊斯蘭教興盛起來?,F在,全國共有清真寺3萬余座。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逐漸傳入中國;基督教(新教)于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F在,全國共有天主教堂、會所4600余座,基督教堂1.2萬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5萬余處。道教形成于公元二世紀,奉春秋時期的道家老子為教祖,以其《道德經》為主要經典?,F在,全國共有道教宮觀1500多座。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