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瀏覽

神奇迷人的甘肅和政

[ 2012-11-26 21:56:00 | 作者:鄧仲祥 | 出處:原創 | 天氣:晴 ]

有一個動人的傳說,你或許未曾聽說——王母娘娘的宮女金簫,下凡在風景秀美的松鳴巖,留下了民間文藝奇葩——花兒。

這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太子山,綿延數百里,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古動物遺跡豐富,自然景觀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隴上綠色明珠”、“古動物化石之鄉”、“中國花兒傳承基地”之美譽。這就是久負盛名的甘肅和政,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些歷史傳說撲朔迷離,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巍巍太子山下秦太子扶蘇鎮守邊關,家喻戶曉;明朝大將鄧愈征戰吐蕃,血戰萬人泉;前涼時期的金劍古城遺址,歷史久遠,齊家文化、寺洼文化、馬家窯文化遺址,為這塊古老的土地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這是一塊古生物的伊甸園,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古動物化石,以和政為主體的和政地區,共發現80多處古動物化石出露點,出土的古動物化石分屬距今3000萬年——200萬年之間的新生代晚期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迄今為止,館藏各類化石標本達30000萬多件,分3綱8目150多個數種。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這批化石,種類之繁多,數量之豐富,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在古生物學界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位以活佛身份加入中國共產黨,率領藏、漢、回民眾反抗國民黨暴政的肋巴佛的革命故事,為這塊土地注入了紅色的記憶。

走進和政,親近和政,揭開神秘的面紗,感悟和政悠久而豐蘊的歷史,感受和政深厚獨特的文化,領略和政獨具神韻的風情,飽覽和政秀美多姿的風光,你定會驚喜的發現:這是一塊神奇迷人的地方?選這塊神奇的土地,將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緊緊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原農區和西部牧區的過渡帶。

——這里是“古生物的伊甸園”。和政是遠古時期古生物繁衍棲息的樂園。和政出土的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世界罕見,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展覽價值。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和采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均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三趾馬動物群產地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鏟齒象動物化石不僅在我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其中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化石,屬世界獨有種群。不僅填補了我國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項空白,還為研究我國新生代晚期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政古動物化石分別埋藏于四種巖性不同的地質層中,這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變遷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證據,它的潛在的尚待發掘的價值不遜色于聞名于世的珠峰南坡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義。這些化石的出土與發現,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神秘面紗,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和政化石被譽為:“東方瑰寶,高原史書”。每一位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來到這里,都將經歷一次心靈的震撼。

——這里是“中國啤特果之鄉”。和政林果業資源豐富,本地特色林果——啤特果風味獨特,聞名遐邇。每當金秋時節,大街小巷水果攤上都擺有啤特果,個大皮薄,汁豐肉多,芳香如酒,可口如蜜,是地地道道的地方特產。如今,人們發現啤特果含有豐富的醇類、糖分、氨基酸、有機酸等成分,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集各種水果營養成分于一身。經試驗,啤特果還可以制成果脯、果干、果醬、果汁等新產品,具有深度開發的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這里是“中國雙低雜交油菜之鄉”。由于和政平均海拔高、日照時間長,環境質量好,是油菜的理想種植區。和政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依托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雙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制種基地,大力發展油菜產業,種植面積達16萬畝以上。每當盛夏時節,滿山遍野油菜花飄香,到處充滿金黃一片,令人陶醉和神往,真是“萬畝菜花黃金海,勝過江南香雪?!?,更是游客欣賞田園風光的好去處。

——這里是“隴上綠色明珠”。和政森林覆蓋率為31.9%,景色秀麗,風光旖旎,旅游資源豐富,隨處是景色,遍地為畫卷,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松鳴巖為龍頭的“寧河八景”,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太子山風景名勝區、寺溝、半草嶺等原生態自然風景區10余處,每106平方公里就有一個景區。

——這里是“中國花兒傳承基地”。和政是中國花兒的兩大體系——河州花兒和洮岷花兒的薈萃之地,是河州花兒的南鄉大本營?!盎▋骸蔽涣惺澜缑窀柚?。在和政,你可以聽到最地道的“花兒”,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山間小道,處處飄蕩著“花兒”美妙的旋律。每年的花兒會就是一片“花兒”的海洋。和政秧歌,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陣容龐大,內容豐富,歷史悠久,是臨夏地區特有的一項民

分類:默認分類 | 評論:1 | 閱讀全文(317)

珍錢匯集的五代十國

[ 2012-11-27 23:03:00 | 作者:鄧仲祥 | 出處:原創 | 天氣:晴 ]

中國最珍貴的古錢幣有不少都集中在五代十國時期,即公元907—960年,時間跨度為53年。據華光普主編的《中國古錢目錄》封底古泉50珍所列,就有13品名列其中。因當時兵荒馬亂,政權更迭,有些錢幣鑄量少,再加上歷代熔銅沉淀損耗,流傳下來的寥寥無幾;有些錢幣來不及鑄造就國破家亡死于腹中,流傳至今的已成鳳毛麟角。

這里所列舉的五代十國珍稀錢幣達24品之多。如朱溫于907年廢除唐代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叫后梁),年號為開平,遂鑄開平通寶。開平通寶為隸書真體,直讀光背,徑3。4厘米,今發現存有4枚。

五代初劉仁恭據燕稱王時,鑄造永安一十、永安五百、順天元寶背上月下千大錢3品,面文真書猶含隸韻,錢體厚重,均為孤品;劉仁恭之子劉守光后梁乾化元年(911年)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并鑄應天元寶,錢文真書,徑3。8厘米,背穿上銘一“萬”字;所鑄乾圣元寶為真書,徑3。5厘米,背穿上銘一“百”字;應圣元寶,徑3。45厘米,背穿上銘一“拾”字。背穿萬、千、百字,同為一種掠奪性虛值大錢。劉氏父子以暴虐聞名,在專橫時期,內杠外禍不斷,無暇兼顧鑄造錢幣,于913年被后唐莊宗攻滅。應天、乾圣、應圣3品今存世僅各1枚,均流入日本。

唐末,王建據西川,后來兼并東川和漢中等地,于907年自稱皇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建都成都。王建,目不知書,但喜與文士談論,當時唐名家世族,多避亂于蜀,被稱“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911年王建所鑄永平元寶,形仿唐開元錢,但制作不精,錢文隸書,旋讀光背,永平二字接近真書,徑2。3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罕見。劉龔于后梁貞明三年(917年)自稱帝,國號大越,次年又改號為漢,稱南漢。他在位25年,搜刮各種珠寶珍玩,建造一座珠殿,以供他極盡享受;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為了壓榨百姓,便鑄造了大量鉛質錢在市面上流通,取代了銅質鑄幣。所鑄乾亨通寶,錢文真、隸并書于一體,對讀光背,徑2。4厘米,重3。5克左右,文字較重寶端正,由于大量鑄造鉛錢,銅錢傳世甚少。十國前蜀王建之子王衍,公元919年所鑄乾德元寶,錢文隸書光背,折五型僅見3枚左右。

前蜀之后,孟知祥據蜀,讓將相大臣任意搜刮。孟昶繼位后,將相大臣更肆無忌憚,甚至掘墳墓求財物,不斷掠奪,民眾窮苦無奈,迫切要求改變現狀,后蜀不戰而亡。所鑄廣政通寶、大蜀通寶兩品,錢文隸書,徑2。4厘米,重3。5克,傳世絕少。

黃巢起義時,木匠出身的許州人馬殷投身軍營,十年數中,憑借他的勇敢,占有湖南等地,授梁楚王之封,修天策府,加封上將軍。于911年其開府慶典鑄天策府寶銅錢、鐵錢,便于饋贈之用。天策府寶,錢文真書含隸韻,徑3。8厘米,重33克。大樣徑4。2厘米,據說傳世只有40余枚;所鑄乾封泉寶,錢文隸篆兼備,背文為:天府、天策、天、策,徑3。8厘米,重22—32克,僅存有1枚;乾元重寶有大小赦品,文字形制與天策府寶、乾封泉寶相近,世僅存2枚。

十國中閩王審知905年鑄閩開元通寶當十錢,徑4厘米,重22。5克,背有巨星,由于戰亂,所鑄稀少。925年王審知病死,子王延翰繼位,父子均為暴君。閩于939年所鑄永隆通寶,分銅、鐵兩種,徑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閩”字,穿下仰月,因鑄行不足一年,存世極罕。十國閩王延政943年稱帝,因國小民貧,戰事不息,又加重賦稅籌措費用,自顧不暇鑄錢,所用天德重寶,錢文真書,背穿上“殷”字,徑3。2厘米,傳世1枚。

后唐明宗李嗣源于926年即位,在他稱帝的7年中,戰事稀少,屢有豐年,百姓獲得短期喘息。所鑄天成元寶,錢文精良清晰,元字右挑,光背無文,徑2。3厘米,重3。4克左右,當時銅價上漲,毀錢鑄器可獲厚利,所以鑄量不多,系五代錢中珍稀品。934年李嗣源養子李從珂即位,建元清泰。一時府庫空竭,猶不足支軍餉,且兩年后亡于晉,唐末帝自焚死,清泰年只存兩年,所鑄清泰元寶,面文直讀光背,筆體五代風韻十足,徑3。45厘米,由于鑄期短,傳世1枚。

南唐創始人李昪原封齊王,于937年所鑄大齊通寶,面文隸書,徑2。5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僅見3枚。李昪的兒子李璟稱南唐中王,于943年建元保大。所鑄保大元寶,徑3。25厘米,錢體制作精良,面字接近真書,背穿上一“天”字,現存世不過5枚左右;永通泉貨鑄造半年即止,民間銷錢鑄器,以獲厚利,故存世量甚少;李璟后期鑄過大唐通寶小錢,存世尚多,但大唐鎮庫特大型銅錢則屬孤品。南唐后主李煜是寫詞高手,但治國不力,于975年被宋所滅。

分類:默認分類 | 評論:1 | 閱讀全文(255)

南陽山放歌

[ 2012-11-28 11:31:00 | 作者:鄧仲祥 | 出處:原創 | 天氣:晴 ]

(1)
  南陽山,你是時間鍵盤上傳送指針運行的驛站?
  車轍軋過的軌跡在你周身上輕輕烙下盤陀的曲線,一條黑黝黝永恒的飄帶從頭頂彎曲落下,穿過樹林繞過溝坎,七折八拐維系著一個天南地北的明天。
  普普通通得再無法普通的容顏,從未對白天熱鬧和夜晚寂靜發泄過一句報怨!
  于是,誕生了一個分秒必爭的鼎盛季節,深深扎根在逶迤蛇形的胸間。
  哦,鵝卵石鋪就的紐帶喲,無數次滾滾車輪抖落了不知多少個日月星辰的夙愿;
  想逃避滾動的喧鬧卻剪不開情愫扯不斷愛戀,為你添彩得春光無限。
  你沒有華麗的外表向人炫耀輝煌的一瞬,但不愿寂寞又回味追尋孩提時的天真爛漫;
  你的名字不知從哪個時代叫得悠長響亮,三百六十五個時辰軌道不凝滯劃過廖廓的天邊;
  你昂首挺胸迎接八方來客,依然掏出熾熱真誠來感激跋涉者的思念。
  有人說,你的傳說宛轉動聽,搖曳隱醉了不知多少個過往游人的心弦?
 ?。?)
  春天,為你披上綠茸茸的向往;
  夏天,為你斟上馥馥醇馨的呼喚;
  秋天,為你傳送碩果收獲時的激動;
  冬天,為你感化萌動春的詩篇。
  
 ?。?)
  你沒有大都市火爆的流行色,卻有遠方游子投來的真摯祝愿;
  時空的隧道悠悠漫長,你永不變形的軀體時時展現出想往風韻的春天;
  無數回車輪碾不碎滾燙的企求,你永遠年輕的生命蓬勃旺盛如日中天;
  不能忘卻的記憶呵,歸途的企望還是那樣飄渺遙遠?
  旋轉的輪印里有你期盼的夢想,向前延續的飄帶從春的笑靨中綻開一個綠瑩瑩的生機盎然。
  迷離恍惚攆不走甩不掉延伸的希望喲,永遠矗立在夠不著天的高高山尖!
  放開喉嚨喊一聲亮堂堂的你呵,聽不見回聲纏繞輕輕蕩漾在藍天白云間;
  崎嶇的五線譜上彈奏著一個綠油油的樂章,那是你用生命坐標鑄就的搖籃!
  你把春天的故事唱得最好最亮,唱來了綠蔭,唱出了心愿。
  于是,你沒有膽怯乏味的心計跡象,納春秋四季的禮贊去掀開執著追求的帷幔;
  你巍峨的屏障隔不開轍印的點綴,同情憐憫舍棄造化那是被人遺忘的謠傳,延長的希求不停滯的奔走向目標沖刺,不時轉彎處奏響的鳴笛在錯落有序的碾滾中為你搖旗吶喊!
  擷一路綠意,揚一路風塵,呼嘯而過的祝福中,你走向輝煌,走向平安! 

分類:默認分類 | 評論:1 | 閱讀全文(254)

蒿支溝印象

[ 2012-11-28 14:30:00 | 作者:鄧仲祥 | 出處:原創 | 天氣:晴 ]

  蒿支溝,你是一支土得連一絲韻味沒有干巴巴的山歌,只要掉牙的老爺子信步喊一聲漏風的調,連三歲的孩童能哼一哼的笑,怎么會紅紅火火時髦成一溜風?
  東和西延伸的希望裝滿大都市流行色的騰飛;
  南與北拓展的期盼飄起果實醉意的微笑。
  在這里交融成一堆春夏秋冬不滅的熏熏篝火,點燃起匆匆過客追憶的夢。
  你從遠古走來,歷史的腳步邁進了斑斑印跡消逝的流光,從遙遠的絲綢古道飄來若隱若現駝鈴的叮當,流淌了上千年風云蠶食掙揣的求生記憶,從此消失了一個三關鎖鑰的城池,永遠凝固在金劍縣城遺址出土的箭鏃,向人述說鐵馬橫掃日月滴血的悲壯故事。
  至今,在田野地頭隨手掘出一塊塊秦磚漢瓦鼎盛時期的停滯,一枚枚古錢幣記載著驛站雄風何等的壯哉輝煌。
  你從昨天走來,泥濘的坑坑洼洼的鄉間道上盛滿了創業的艱辛,用汗水澆筑成一條平坦寬敞黑油油添染的人間飄帶,永遠塑造了一代人瞬間光彩的一幕,圓了多少人渴望依舊的心夢。
  那時,車輛的擁擠只能在聯想中流淌,偶爾一輛呼嘯駛過,揚滾滾風塵一路,卷長長白霧一道,這里的人習慣了吃土的日子顧不上講究,耕耘收獲明天的希望才是堂堂正正的康莊正道。
  如今,高樓聳立了國強民富的尊嚴,寬闊的坦途伸進了莊稼人的心坎,黑黝黝的色帶跳起來了蛇形的舞爬進了大山深處,錯落連續的車流就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緩緩駛向交通安全棲身的港灣。
  于是,這里的街頭有了熱鬧非凡的一瞥鏡頭:
  趕集大嫂笑瞇瞇目光的影子;
  回族老者做禮拜身穿的長衫;
  東鄉族少女羞澀低頭甩起辮扎的紅花;
  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攜領咿呀學語的小孫兒一步一睨的呼喊;
  還有做生意追趕黎明,搞工程挑起晨星,開“面的”雷厲風行……
  剎那一瞬,構成了一幅五彩繽紛立軸畫的繁華亮點。
  你向明天奔去,鱗次櫛比的百貨小商店收藏起多少過路人觸目的眼光,等待紅彤彤的朝日走進甜蜜蜜的日子里,把新時期的直通快車駛向裝滿果實累累的欣慰歲月,凝視等待輝煌的相約!
  碩果的欣慰還會在遙遠處頻頻顧盼?
  此刻,時間腳步的節奏漸漸溶進了太陽的余暉里,車轍的輪印碾碎了街道日月時辰的熱鬧,走過的路途攝進了永恒定格的記憶中,回首感慨留給后人一個日新月異的精彩世界。
  蒿支溝,你博大的胸襟喜迎春的印象,捧回綠的思念,感謝沉甸甸的麥穗,邀請更新換代的車流,長時等待曙光再一次染紅大地的快慰,走向更加輝煌的一刻!
  明天,真的還會遠嗎?

分類:默認分類 | 評論:1 | 閱讀全文(268)

中科院專家專程蒞臨和政“傳經送寶”

[ 2012-11-30 00:21:00 | 作者:鄧仲祥 | 出處:原創 | 天氣:晴 ]

11月19日、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侯素寬等一行,在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對專業工作人員進行了兩場業務知識的講授,在培訓會上,鄧濤、侯素寬研究員通過多年的研究經驗,身臨其境地講授化石研究的成就與感受,通過多媒體展示,對和政化石的發現、地層的形成與結構、化石的分布與研究價值、四大動物群生存與古環境、古氣候以及弓頜豬的生存環境與研究成就等方面進行了生動講授,并現場解答了專業人員提出的在化石方面遇到的相關難題,不愧為是兩堂既生動又具有專業性,也有科學性很強的教育課,使參訓人員深受教育,備受啟發。

2003年9月,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授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04年10月,和政成立了“和政古動物化石研究所”,特聘中科院院士邱占祥,研究員王伴月、鄧濤、侯素寬、美籍專家王曉鳴,省博物館研究員頡光普、孫志謙為和政古動物化石研究所專家組成員,并進行了長期的科普合作與科學研究,持續開展了古動物化石的搶救性挖掘與保護工作。

甘肅和政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20世紀50年代末期,沉睡了千萬年的文化積淀被當地農民在農田耕作,水利建設時陸續發現。起初,群眾并沒有認識到化石的珍貴價值,只把它當成是中藥中的“龍骨”而大量挖掘,廉價賣給藥材收購站。十多年中,也有部分群眾發掘和收集,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完好的各類古動物的頭骨和肢骨。從20世紀70年代起,化石的科學價值開始受到有關專家和教授的重視。1962年,邱占祥院士首次到和政地區進行哺乳動物化石的調查和考察。1974年4月,邱占祥專程從北京趕到和政進行對化石的考察研究,1987年,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了在和政發現的大唇犀化石,2000年描述了和政地區三趾馬動物群中的一種特征性的麝牛亞科動物,命名為“和政羊”。同時甘肅省博物館研究員謝駿義,蘭州大學地質系谷祖剛等許多專家、教授都為和政化石的發現及保護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曾先后把化石作為科學研究材料予以收集和研究,還有不少省內外博物館都來和政收集化石作為展覽標本。中科院邱占祥、鄧濤等專家多年潛心研究了《臨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動物群演替及氣候環境背景變遷》、《和政地區晚晚新生代哺乳動物群的演替與青藏高原隆升的關系》、《臨夏盆地新近紀長鼻類個體發育和系統演化研究》等科研成果。并協調于2001年——2009年和政先后舉辦了四次國際性化石研討會,廣泛征集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在保護與開發方面指導性建議,也得到國家有關部委、中科院及省州的高度關注和支持,對搶救、保護與開發和政地區古動物化石這一珍貴資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2001年12月3日舉辦的“中國和政地區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群保護開發研討會”上,國家最高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東生,資深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楊遵儀,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質古生物研究員周志炎,中科院院士、蘭州大學學位委員會主任李吉均以及胡長康、張開遜、朱敏、丁仲禮、薛祥熙、韓家懋、李鳳麟、邱占祥、邱鑄鼎、王伴月等我國地質與地球物理、古脊椎動物、地質古生物、地球環境、古生物研究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在參觀考察和政館藏的化石和出露點后,一致認為,和政縣出土的晚新生代哺乳動物化石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珍藏價值和展覽價值,在數量、品種上,還是在質量上,都超過了我國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的經典產地內蒙古通古爾和山西保德,并且遠遠超過了希臘的皮克米和薩拉摩斯。這些富含哺乳動物化石的連續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不可多得的證據,他的潛在的尚待發掘的價值絕不遜色于聞名與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義。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

迄今為止,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3萬多件,分屬三剛8目150多個屬種。這批館藏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于和政地區四種巖性不同的地質層中:底部紅色砂礫巖中埋藏著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層中,埋藏著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著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的黃土堆積中埋藏著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占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同時專家確認:“和政發掘的化石,是舉世罕見的鏟齒象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其數量遠遠大于整個歐亞大陸已知同時代的任何一個地點的采集數量,在全世界是少有

分類:默認分類 | 評論:1 | 閱讀全文(227)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末頁

您可以按 列表 | 普通 瀏覽

導航

歸檔

我的簡歷

  • 昵稱:鄧仲祥
  • 注冊日期:2012年11月26日
  • 城市:甘肅臨夏

公告

歡迎光臨我的博客!

最新回復

  • 暫時沒有回復

統計

  • 訪問人數:10705 人
  • 創建時間:2012年11月26日
  • 發表文章:23 篇
  • 上傳相片:0 張
  • 回復總數:0 篇
  • 閱讀總數:5188 次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