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9241' limit 1煙雨走婺源(遼寧沈陽王明剛的婺源旅游記)_江西上饒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煙雨走婺源(遼寧沈陽王明剛的婺源旅游記)

煙雨走婺源(遼寧沈陽王明剛的婺源旅游記)

婺源縣潤福源農家樂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 發布于2014-07-19 15:15:20 | 來源:遼寧沈陽王明剛作 | 目的地:上饒

走進婺源,恰逢梅雨時節,漫天煙雨,淅淅瀝瀝地敲打著我們的行跡。煙雨前行,愰若漸入仙境。

婺源是一位柔情的鄉野女子。山為眉黛,水作明眸。菜花兒黃黃是她漂亮的衣衫,青青的“婺綠茶”是她美麗的裙裾。古老的香樟樹散發出幽幽不絕的氣息,是她那醉人的體香。騰騰升起的霧氣,又為她的面孔籠上一抹乳白色的輕紗,時而遮掩,時而拂露,這女子就多了一絲羞澀和嫵媚。

粉墻黛瓦的屋子靜靜地躺在這女子的懷中,愜意極了。

我生在北方的鄉村,總覺得家鄉太過粗礪,太過豪放,山林氣十足,像扯起桿子,占山為王的女大當家的;我到過江南的鄉村,又覺得那里的鄉村,太過柔婉,太過精致,閨閣氣太濃,如一位粉黛輕施又通文墨的小家碧玉;這江西的婺源,中和了江北和江南鄉村的性格和氣質,既彌蕩著浩浩的鄉野氣,又散發著幽幽的書卷氣,“婺”這一漢字就是對此最為形象的概況。一位女子,左手持長矛,右手操文墨,亦武亦文,這就是婺源。

婺源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我信。

走進婺源,你就會被“綠”團團的包圍住。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天是綠的,地是綠的,婺源綠的讓人心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并不峭拔,也不蜿蜒連綿,山形渾圓,山與山之間彼此孤立著,卻又相互掩映,連成一片綠色的屏障。山上滿是茂林修竹,古樟老藤,亂草野花,綠蓬蓬的瘋長著,婺源的山生得豐滿而性感。如若遇見一叢開得絢爛的映山紅,或是一道在林草之間暗淌的清流,這山就更加妖嬈多姿,撩人心魄了。山下多水,或潺潺清溪、或汪汪碧潭、或澗澗小河,也是一味的綠著。我不知道是山下的綠意積淀了山下的綠水,還是山下的綠水滋養了山上的綠林,山水相依,肝膽相照。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走進這般情境,睜眼是綠,閉上了眼,還是綠,似乎濃濃的綠意也滲入我們的眼睛,滲透我們的全身。在婺源的綠中,連做夢都是綠色的。這是我所見過的中國最綠的地方。東方海濱,那是藍色的。北國雪原,那是白色的。西陲大漠,那是黃色的。中國之大,綠在婺源。

綠,那是生命的色彩。在綠的世界,你能感受到我們的生命是如此得鮮活和暢快!

太綠了,人就如同活在夢幻世界中一樣?;畹锰珘艋昧?,美是美了,卻顯單調。于是,這里的古人們就把自己房屋的色彩設成黑白,粉白色的墻,黛黑色的瓦。這樣的房屋隱現于疏枝密葉、煙光水霧中,顯得樸素淡雅,端莊分明,像極了一幅水墨畫。房屋依山傍水,清溪兩岸即是人家。房屋多為兩層,樓下供奉祖先祠堂,樓上住人,中間是敞亮的天井,引清風,招日月,接天雨。若是晴天,日光下徹,再有清風徐來,家人圍坐于天井之下,沏一碗新炒的“婺綠茶”,茶香裊裊,再就著清風曖陽,慢慢地啜飲,日子過得似神仙一樣;若是陰雨天氣,絲絲細雨從天而落,敲打著蓄水的大缸和青石地面,叮咚作響,似乎在綿綿不絕地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山水之中藏著一個個屋子,屋子里面又養著風雨日月,這天人合一的境界才是人最為本真的存在吧。

房屋上綴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雕刻人物花鳥,禽獸魚蟲,皆寓吉祥如意、福祿壽喜、仁義禮智信之意。我佇立于屋前打量著這一座座上了年紀的老宅子,遙想著當年主人居住的情景。我的想像是那么得悠遠而滄桑,恰若青石鋪就的小巷,在長滿青苔的的古墻中間遁入了一個古香古色的時空。但,巷子兩旁接連的店鋪擺掛著各色現代商品,這里的百姓們用濃重的鄉音兜售著各種稀奇的物件,還有晾曬在屋上的花花綠綠的長衫短褲,或是看見溪畔浣紗的媳婦,或是迎面相逢一位趕鵝的少年,或是瞧見背著竹簍采茶姑娘的背影,這些在提醒著你這里依然點燃著千家燈火,飄蕩著萬家炊煙。這里不是天堂,也不是仙境,這就是婺源老百姓真真切切的生活啊。

婺源盛產木材,盛產茶葉,也盛產商人。這些商人將木材用竹排順著悠悠河水運出重重青山,將茶葉用馬馱、或是用擔子挑出山外,換回白花花的銀兩,過起紅火火的日子。我知道,史上聞名的商人除了山西的晉商外,再就是古徽州的徽商,婺源早年不屬江西,而歸古徽州管轄。這些做木材和茶葉的婺源商人其實是古代著名的徽州商人集團中的一支勁旅啊。走在婺源的村落中,隨處可見做木材或是茶葉生意的商人留下的宅子,宅子建得高大雄偉,宅內陳設也極為奢華。然而,受封建政治制度的影響,當時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是富而不貴的,他們的宅子再闊氣,大門口卻不準直朝大路而開,而官宅就可以。在李坑村,做木材生意的李翼高故居和官至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隔河而建,當官的“大夫第”大門直朝大路,而做生意的卻用屏障遮擋住大路而另制旁門。因此,古往今來,經商雖是婺源人的一條生存之路,而他們更加向往的卻是做官。我到過的村子,村頭都供奉主宰功名、祿位文曲星的文昌閣。這樣的東西代表著一個群體最為強烈的敬畏、希冀和向往,就像我們看到許多商鋪都要供奉關公這個武財神一樣。

光是一個文昌閣,讓我覺得婺源的鄉村實在是太可親太可敬了太可愛了!

我知道,有文昌閣的鄉村絕對是了不起的鄉村。我想起我的家鄉遼西的鄉村,這里幾乎每一個村落都建有一個龍王廟,廟不大,卻吸引著整個村子的香火膜拜。遼西人打骨髓里期盼著一年風調雨順。而婺源人打心窩子里渴盼著兒孫金榜題名。因此,婺源更盛產讀書與做官的。你隨意進入一個村落,百十戶的人家,動輒就出過幾十個進士,還有狀元。有人統計,自宋至清,婺源這個小縣出了進士552人、仕宦2665人,出現過“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勝況。歷代文人留下3100多部著作,其中有172部入選四庫全書。婺源有一叫作理坑的小村,遮蔽于山重水復之間,卻未遮擋住璀璨的文華和官運,幾百年間這里先后出了尚書、大理寺正卿、司馬、知府等七品以上官員36人,考中進士16人,出了文人學士92人,留下各類著作333部582卷,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這讓我驚嘆不已!

為什么如此閉塞的村落竟然出了這么多文人官宦?我感覺,此中原因,除了婺源風水的滋養外,除了婺源百姓內心的期盼外,還有一股更加強大的力量在推助。我總感覺這里有一股浩然之氣氤氳于婺源的山水之間,巷陌之中,屋宇之上。在江西的幾日里,我隱約地感受到了這股氣脈。婺源地處皖、浙、贛邊界,光是江西就出了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黃庭堅、楊萬里、姜夔、文天祥、洪邁、劉過、湯顯祖、蔣士銓、周行清、朱耷、宋應星等名人。這里遍布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書院,這里彌漫著一股強烈的書卷氣。僅是婺源,就出了兩位在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不提之人,其中之一就是一代鴻儒、理學大師朱熹。另一個就是號為“ 南宋詞臣之冠”的汪藻。婺源是朱子的家鄉,又是汪藻的故鄉。這么想來,朱熹和汪藻的家鄉出了這么多讀書人,出了這么多中了功名的人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走在婺源的村落里,我總會想到陶淵明所描繪的那個“桃花源”,我始終覺得,婺源和“桃花源”,其中必有著某種神秘的關聯。寫《桃花源記》的那個晉人陶淵明住在江西的廬山腳下,離婺源相去幾百公里的路程,也許陶淵明也曾像我一樣到過這里,也曾像我一樣迷戀這里,他理想中的桃花源有著婺源的一抹綠色、半絲影子。那個武陵郡的捕魚人誤入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痹偾靶?,“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边@般景像絕對有著婺源的影子。只是“桃花源”中人告訴此般景像“不足與外人道也”,而那個武陵郡的捕魚人卻失信告知太守,太守派人去尋,卻終究沒能找到。在陶公看來,這樣的“桃花源”是自然而純真的存在,她不該受外人打擾,她更不接受那些懷著各種復雜目的而來的外人,她只需要育一方水土,葆一份天真,養一方百姓,怡然而自樂。而今日之婺源每天迎接著大批大批的游客,鄉村不再像往日那般靜寂,這原汁原味的鄉土本色會長久嗎?就像古時藏于閨閣不見生人的年輕的婺源女子,忽然走下樓來,熱情地接待著絡繹不絕的來客,她還會葆有那份真純嗎?

 



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內容
酒店預訂推薦
悠然居498

元起

潤福樓7688

元起

養生居288

元起

旅游景點推薦
農家菜園40

元起

鎮火池40

元起

窺月樓40

元起

源頭古村40

元起

源頭古村水口40

元起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