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2245' limit 1荊紫關:奇鎮奇街奇俗奇地_河南南陽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荊紫關:奇鎮奇街奇俗奇地

荊紫關:奇鎮奇街奇俗奇地

廣東和平國際旅行社 | 發布于2012-11-28 10:50: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南陽
荊紫關鎮位于淅川縣西北部,距縣城75公里。途中,多次到過荊紫關的老朋友繪聲繪色地描述著那里
的繁華。那里不僅有古碼頭、古建筑、古街道、古雕刻、古壁畫、古彩繪,而且,在聞名遐邇的清代五里。
長街上,還保存著明清時代房舍2200多間和店鋪700多間,街心樹有“三省友誼碑”。
腳下的丹江河正自西向東繞過荊紫關鎮奔流而下。極目遠望,毗鄰河道的是一條彎彎的長街,長街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磚瓦結構的店鋪。這就是北方城市絕無僅有的“清代一條街”,狹窄的古街長達2.5公
里,當地人稱“五里長街”。
奇風奇俗:“三省一條街”
出長街北關門西1公里,是該鎮一處獨特風景:“一腳踏三省”的白浪街。
據專家考證,在中國版圖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處,而惟獨在這條白浪街,三省均設有基層政府: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湖北省鄖縣白浪鎮和陜西省商南縣白浪鎮,三鎮間相距均為2公里左右。河南荊紫關鎮古稱“豫之屏障”;鄖縣白浪鎮號稱“鄂之門戶”;商南縣白浪鎮是直通秦晉的必經之地,有“陜之咽喉”之譽。三省轄地在這里呈犬牙交錯之勢,一條小街兩邊屋舍相連,三省居民相鄰而居,難分彼此。有不少人家房子蓋在兩省接壤處,自稱“夜臥兩省”。
白浪老街長不足300米,寬不足10米,街面凹凸不平,街兩旁有三省各自所設的小商店。
在白浪街的中央,河南的荊紫關鎮、湖北的白浪鎮、陜西的白浪鎮在這里相交,三塊界牌拼成一個三棱形小寶塔狀的建筑,上面鑲嵌著3塊黑色大理石碑,分別朝向三省轄地。碑下有一塊露出地面的三棱尖石。自古以來,以此石為界,西歸陜西,東北歸河南,東南歸湖北,此石就是“三省石”,俗稱“一腳踏三省”。腳踏三省,氣吞九州,便在須夷之間。因此,來荊紫關的許多游人,無不刻意在石上踩一下,親身體驗“一腳踏三省”的豪邁。
我突然有了一個“三省游”的念頭,讓同行的朋友們背對著寶塔,手拉著手,慢慢地轉了一圈,從湖北到河南再到陜西,全過程只用了10秒。
在這個小小白浪街上,融匯了三省不同風情。這里有以古都洛陽為代表的黃河文化,以雄奇三峽為代表的長江楚文化,還有以古都西安為代表的秦晉文化。單看那些民房,可管窺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湖北人把房子蓋成馬鞍形,陜西人的房子是前低后高,河南人則將房子建成了平面屋頂。走在街上,游客可以同時聽到河南豫劇、陜西秦腔、湖北漢劇,可以聞到從農家飄出的陜西羊肉泡饃、河南胡辣湯、湖北三合湯的不同香味。甚至,還會聽到的是不同的鄉音稱謂,湖北人把妻子稱為“堂客”,把父親稱為“佬子”,將外婆呼為“嘎婆”;陜西人則分別稱呼為“婆姨”、“大”和“外奶”;河南人的叫法是“老婆”、“爹”和“姥姥”。隨意走進一居民家,游客可以聽到三省不同的方言,因為分屬三省籍貫的家庭組合在當地已屬常事。
河南的女子嫁給了湖北的小伙兒,陜西的漢子又娶了湖北的妮兒,在這兒再平常不過。去年,河南老漢王東合辦八十大壽,分別嫁在三省的幾個兒女都回來祝壽,女兒、女婿三省人濟濟一堂,吆五喝六,在當地傳為美談,王老漢也因此有了一個雅號:“三省總督”。
更有趣的是,在這里打個電話,隔了一條街或是一堵墻,弄不好就是省際長途。在這里用手機,一會兒是河南信號,幾分鐘后就可能變成湖北或陜西信號了。因此,常住白浪街上的居民有些家便安裝三部電話,以方便與近在咫尺卻不同省屬的親友聯系。我們剛到荊紫關時,就同時收到三省移動電話服務公司發來的問候短信。

奇地奇事:“飛”入湖北心臟的村落
荊紫關還有一塊獨特的“飛地”也是國內少有的奇觀。這塊“飛地”,就是深藏在三省交接地帶深山中四周與河南不沾邊的荊紫關鎮石槽溝村,石槽溝村像神話中的飛毯一樣“飛”到湖北境內。在觀賞“清代五里長街”、“一腳踏三省”之后,我們決定到“飛地”走走看看。
“飛地”就是怪,從《荊紫關地圖》上看,石槽溝村就像是從大陸上“飛”越過瓊洲海峽的“海南島”,越過河南與湖北的交界線數公里,孤零零地“飛”到湖北的心臟。不同的是,海南島的四周是海洋,而石槽溝村的四周卻全是陸地。
汽車沿著大街向西方行駛,越過荊紫關街邊的丹江河大橋后不到5分鐘,便看到了“湖北白浪鎮人民歡迎你!”的大招牌。當地人說,我們已經開始進入湖北鄖縣白浪鎮,而西北方向,卻是陜西商南白浪鎮,在這一地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汽車出了湖北,進了河南;出了河南,又進了湖北。道路一會兒寬闊,一會兒狹窄,在河南與湖北兩省之間來回穿越省界好幾次,終于駛入了湖北修建的白浪至鄖縣的公路,剛剛上路,就看到前面拐彎處豎起一個大鐵牌,鐵牌上寫著“石槽溝村”。
老鄉說,這還不是石槽溝村的地界,只是石槽溝的出路,土地卻是湖北的,是石槽溝人用土地臨時與湖北人調換的,這里人都稱這條路叫“友誼路”。老鄉指著不遠處的小山巒說,那里才是我們要去的“飛地”。我們順著老鄉手指的方向向遠處眺望:清山綠樹掩映處,只見生起的裊裊炊煙。5分鐘后,汽車終于進了石槽溝村。
站在村頭的山崗上放眼望去,村子盡收眼底。石槽溝村在地圖上像個島嶼,屬于長橢圓形狀。但在地面上,其地貌則像其名字一樣,倒像個碩大的石槽。問起整個石槽溝村的土地面積,村支書說大概有1500畝,耕地有300多畝,全村3個組,共69戶人家,278口人。論土地面積和人口,可能是全國最小的行政村。
石槽溝村的村民們指著四周的山巒說,盆地以內的地方就是河南的土地,而分界線就是四周山脊分水嶺。山崗下,是一處處院落,有土坯房,也有磚瓦房,而最搶眼的是一幢幢外貼白瓷磚的樓房。
山上長著青松,山下崗坡上種著胡桑和藥材黃姜,滿山遍野,郁郁蔥蔥。
男人在田間耕地,女的在家紡織是石槽溝村的一大特色。走進一處院落,看到婦女們都用紡成的草繩在編織草制品。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內容
酒店預訂推薦
暫無內容
旅游景點推薦
暫無內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