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1783' limit 1武漢至武當山游記_湖北武當山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武漢至武當山游記

武漢至武當山游記

武當山風光旅行社有限公司 | 發布于2012-10-17 10:07: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武當山
4月21日下午6:00從九運坐上了到武當山的大巴,順著新華路上了機場高速,這時候天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不遠處天河機場燈光閃爍,來來往往的航班劃亮了夜空。

上了漢十高速的時候天完全暗了下來,窗外不時的閃過幾盞燈光,點綴著寂靜的夜。車子一路向西直到隨州的時候才停留了幾分鐘。到達襄樊的時候已經10點多了,這時候深邃的天空只有幾顆星星在眨著眼睛,周圍除了蟲子的鳴叫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短暫的停留后車子向武當山旅游特區使去。

到武當山的時候已經11:30了,這時候導游已經早早的在等我們了,把我們帶到了武當山會計賓館。洗了澡,看了會體育新聞躺下就睡著了。

早晨被電話吵醒時已經7:00了,洗臉,刷牙穿上衣服匆匆出了門。吃了早點車子直接把我們送到了山腳下,開始我們的武當山游。

遠遠的看到武當山的大門,心情頓時高興起來。




買了票直接登上旅游客車,匆匆郁郁的樹木覆蓋了整個山,花兒開滿了山坡,在車里就可以聞到一陣陣的香味。一個小時后車到達太子坡。因為太子坡是一個中轉站,我們只好又換車,在經過快一個小時的路程后到達南巖,我們今天晚山的住處。

放下不需要東西后我們一行23人徒步向武當山的最高點-金頂出發。路上風景秀麗,樹木成陰,山谷跌蕩,鳥語花香還有音樂的伴奏,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天堂。讓心情一下子就舒展開來,忘記了城市的喧囂,忘記的世俗的煩惱,也忘記的路途的疲勞。






一路上我們游了黃龍洞和幾個很小的景點,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百步梯.百步梯十分陡峭,兩邊都是山,是在山的中間修建起來的。我數了數應該是132步臺階吧!如果記憶沒有出錯的話。





這時候天突然下起來了下雨,不過下了沒多久天就又晴了起來。遠遠的可以看見金頂了,不由的加快了步伐,在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路途后我終于登上了金頂。




到了才發現這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金殿,金殿還離我有一段距離。在等落在后面的人的時候我花了六元錢吃了一碗方便面和一個雞蛋。

人到齊大伙一起沖向了金殿,到金殿必須經過紫禁城,紫”取自“紫氣東來”,表祥瑞,“禁”指皇家禁地,由此可見紫禁城除保護金殿外,還有政治寓意。再者,金頂位于天柱峰巔,無屏障,無靠山,更無左右砂山,為了聚氣,風水先生沿峰巒建立這道城墻,用以“藏風聚氣”。紫禁城有四道城門,只有南門是真門,其它均為虛設。在南門的一側并列有神門、鬼門,供以告誡人們,“人鬼神”各行其道。


紫禁城,亦名皇城,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明永樂十七年(1419)敕建,高達數丈,周長344米多,環繞天柱峰巔,由每塊重達千斤的條石依巖砌成。紫禁城有一奇妙之處,即從里向外看墻體向外斜,而從外朝里望墻體卻向里倒,遠看美如燦爛的光圍繞金殿,十分玄妙壯觀。紫禁城四方設四座石質精雕石門,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




進入南天門,就是靈官殿長廊,幽暗陰森,石冷襲人。登上一段石級,是一塊小平場,上有錫鑄的靈官殿,玲瓏古樸,為稀世之文物。殿右有明代御碑數通,殿前置碗口粗鋼鞭數根。相傳,凡是不虔誠的朝山進香者,到此都要受到靈官的嚴厲懲罰,上不了金殿。這一傳說,竟把一些人嚇得心驚肉麻,兩腿發軟,甚至昏厥倒地。出靈官殿長廊,手拉鐵索,攀登“九連蹬”,九轉而登一百數十級飾欄石梯,便是金光熠熠、名揚古今中外的金殿了。

上金殿的臺階很窄,非常陡峭,也有些陳舊,有的已經被腐蝕殘缺不全,需要扶著欄桿才能上去。欄桿上面掛滿了金鎖,上面刻人名和時間,頗為一道亮麗的景觀 。




金殿很小,還不足20平方米,坐落在武當山主峰天柱峰上,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金殿俗稱“金頂”,鑲嵌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絕頂。高5.54米,寬4.4米,進身3.15米,全部用銅鑄鎏金構件組裝而成。鉚榫拼焊,密不透風,68個玲瓏精巧、栩栩如生的銅獸分立檐脊之上。額枋及天花板上,雕鑄流云等裝飾圖案。金殿內供奉著“真武祖師大帝”的鎏金銅像,重達十噸。兩旁有金童拿著文簿,玉女托著寶印。水火二將執旗捧劍,這組雕像,刻畫細膩,性格鮮明,相互照應,渾然一體,被譽為我國明代藝術之寶。神案下置玄武,俗稱“龜蛇二將”,蛇繞鲺腹,翹首相望,生動傳神,巧奪天工。殿內金匾上的“金光妙相”四字,是清代康熙皇帝(清康熙42年(1703)御制)的手書,為銅制鎏金銅匾。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












在金頂停留了片刻就從山后面下去,到了轉運殿。聽說只要在里面轉一圈就會給你帶來好運,里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見,我摸了辦法才摸出來。

這時已經快3點多了,緊接著排對買票,坐上纜車下山,刺激驚險。從纜車里可以看到周圍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漂亮的說不上名字的花兒,還有各種各樣的鳥兒在周圍飛來飛去,這個時候自己也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到了瓊臺,瓊臺三觀各有非常好聽的名字,上觀叫“白玉龜臺”,中觀叫“紫岳瓊臺”,下觀叫“玉樂霄臺”。歷史上,三觀之間借山勢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間由亭橋相聯,故有在三觀之間走動“出門不見天,下雨不濕鞋”的說法,可見當時瓊臺觀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在瓊臺吃了飯后坐上車趕往下一個游覽地-逍遙谷。逍遙谷溪水流淌,清澈見底,魚,鳥,螃蟹成群,怪石嶙峋,草木鱗次櫛比.走不遠就看到了幾只猴子和一大片藍色的花朵,這些花朵像極了<神雕俠女> 里面的情花.再往進走,就是猴山了,可惜只看到了幾只猴子。

想了好多的方法才把猴子引出來,猴子一點都不怕人,爭先恐后的搶著扔在地上的花生,有幾只猴子還打起了架.聽導游說張三豐當年就是從這里上的武當山,溪流邊還依稀可見路的痕跡,游完了逍遙谷我們又做車到了紫霄宮。

紫霄殿大門前有一條護城河,過了橋上了臺階就到了龍虎殿,過了龍虎殿就到了紫霄大殿,紫霄大殿為紫霄宮的正殿,是武當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結構殿堂。這座在中國古建筑中屈指可數的抬梁式大木結構的道教建筑,其結構、布局科學合理,藝術風格協調統一,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武當山古建筑群中獨具風貌。同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積有歷代工匠的技術和智慧,集中體現了中國明清建筑的輝煌成就,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最讓人眼花繚亂和贊不絕口的是大殿內部,整座大殿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構思巧妙,造型舒展大方,裝修古樸典雅,陳設莊重考究。大殿內設神龕五座,供有數以百計的珍貴文物,大多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種神像和供器,造型各異,生動逼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正中神龕供奉真武神像,為明代泥塑彩繪貼金,高4.8米,是武當山尚存最大的泥塑像。這里還供奉著一尊明末清初紙糊貼金神像,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紙糊神像,它集聚了中國古代紙糊、雕塑、貼金、彩繪、防腐等工藝的精髓,是一件文物珍品,對研究中國古代紙糊工藝有很高的價值。

大殿屋脊由六條三彩琉璃飛龍組成,中間有一寶瓶,閃閃發光。因為寶瓶沉重高大,由四根鐵索牽制,鐵索的另一頭系在四個兒童手中。傳說,這四個小孩護著寶瓶,無論嚴寒酷暑和風雨雷電,他們都堅守崗位,確保寶瓶不動搖。因為所在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還高,所以叫他們“神上神”。而老百姓看他們常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則叫他們苦孩兒.紫霄大殿自明永樂年間重建后,歷代對其進行了大小十余次維修,才得以保持往日的風采。1994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考察武當山時深有感嘆:“在這里,看到了按傳統方法修繕古代建造" .





這也是我們今天的最后一個游覽的景點。六點多我們坐車上了南巖,今天晚上我們就在這里休息,下榻在“祥和山莊”。

吃晚飯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去武當山電影院看電影的興趣。冒個小雨找了辦法才找到,門卻緊閉著。街上游人很少,商店燈火通明,賣著各種各樣的紀念品,無一例外的是,每家商店都掛著劍。武當山是全國第二大劍產品批發市場,到這里的游人無一例外的都會帶一把回去。

回到賓館打開電視,正在直播中國女足和世界明星隊在武漢體育場的比賽,看完比賽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不過今天還是很高興,中國女足3:2贏了世界明星隊。

睡覺!


起來時外面依舊飄著雨,吃了早點就上了南巖。南巖宮山門利用地行巧妙布局,雖說小巧別致,但從分體現了皇家建筑的規格.緊連山門的是巨大的御碑亭.御碑亭是武當山明代建筑特有的,象征宮殿等級的標志.亭中巨龜馱負御碑,不僅有長久保存之意,而且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只有巨龜才有資格向天下傳大重要命令的"龜"做法.

走幾步就可以看到一棵500多年的銀杏樹,高大筆直,樹上掛著紅色的綢帶,但我你懂這代表著什么意思.再往前走過了老虎口就到了玄帝殿.

玄帝殿是南巖的正殿,始建于明永樂年十一年(1413年),坐南朝北,海拔約900米,面闊26.18米,進深18.33米,建筑面積為660平方米。南巖宮曾有640余間殿宇,清朝末年到民國期間,因戰事頻繁、兵災匪禍等原因,道教不再受重視,武當山也日益衰敗,宮殿道觀殘破不堪,大量珍貴文物損失慘重,南巖宮正是在此時慘遭重創。1926年,南巖宮玄帝殿道士在添加燈油時,不慎將油溢出,引發大火,致使玄帝殿、龍虎殿、東西廊房等200余間建筑被燒毀。只剩下三重石臺基、地面墁磚、欄板、柱礎、須彌座、明代泥塑、殘墻和殘墻內炭化的壁柱。

巖宮玄帝殿修復工程按照原有的建筑形制、結構構造、材料和傳統技術、工藝,充分考慮建筑群的整體和諧。在修復過程中,原有的臺基、石欄、地墁、墻體、柱礎、須彌座等均予保留,對殘缺部分進行修復原木構和屋面。修復后的玄帝殿為重檐歇山式大木結構,孔雀綠琉璃瓦頂,面闊5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將重現明永樂年間初建時的原始風貌。

我們現在看到玄帝殿是2006年9月30日修復后的面貌。







過了玄帝殿就到了大圣南巖宮,大圣南巖宮始建于南巖是武當山三十六巖中風景最美的一巖,素有“路入南崖景更幽”之譽。人在山中走,如在畫中行。元代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興建的“天乙真慶萬壽宮”,就建在懸崖峭壁上,似是鑲嵌在千仞削壁之間。這座仿木結構石殿上接云天,下臨絕澗,與南巖渾然一體,令人疑為鬼斧神工。石殿面闊與進深均為三間,殿內的三清塑像,儀容肅穆,四壁嵌有五百鐵鑄靈官,形 象各異。真慶宮右側有兩儀殿,右后側有皇經堂及藏經閣,左側有“太子臥龍床”,內有龍護太子臥床雕像。


據說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巖修道,至今這里還留有他作的一首詩。史書盛贊南巖是“分列殿庭,晨鐘夕燈,山鳴谷震”。在這里,把“晨鐘暮鼓”用作了“晨鐘夕燈”,說明了當時南巖建筑布局錯落有致,到了晚上,這里的燈火成了別具特色的景觀。

南巖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傳統的完全對稱的布局和模式,使其與環境風貌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工匠們巧借地勢,依山傍巖,使建筑有的大起大落…

在南巖,一座伸出懸崖的石雕,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這座石雕叫龍首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頭香”。龍頭香長三米,寬零點五五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渾為一體的兩條龍。









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們到處巡視。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每次來朝武當,都要燒“龍頭香”而走上那陰陽生死的邊界。由于下臨萬丈深淵,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然后再跪著退回來,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毫無疑問,龍頭香自打明朝建成以來,從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計其數,其情形目不慘睹。

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禁燒龍頭香,并立碑戒告。碑文告誡人們說,神是仁慈的,心誠則靈,不一定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才算是對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復蹈前轍,毀掉寶貴的生命。




出了南巖,回賓館拿了東西坐上車下山了。半個小時后到了太子坡。太子坡,亦名復真觀。它背依獅子山,面對千丈幽壑,右臨天池,雨時飛瀑千丈,左為下十八盤,故道如帶飄逸。太子坡之名來由是:據傳,則是因太子修煉意志不堅,欲下山還俗,遇姥姆以鐵杵磨針點化后,復回山中刻苦修煉,故名復真觀。
被譽為“海市蜃樓”的太子坡古建筑,于明永樂十年(1412年)敕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山建筑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

從復真石橋拾級而上,是一座聳立在云端的山門。門為磚石結構,歇山頂式,下為石雕瓊花須彌座,紅墻翠瓦,拱門額書“太子坡”三個大字;門前為石墁平臺,周護石欄;門內以山勢的回轉建夾墻復道。展堂轉南北向,以大小不同的三重殿堂組成建筑主體。
一重殿為龍虎殿,二層,磚木結構,硬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構架,前為廊。穿過龍虎殿是一方石墁地院落,院中有一飾欄圓池,名滴淚池。院上臺基拱護主殿,為磚木結構,硬山頂,綠琉璃瓦屋面,抬梁式木構架,前后為廊,單翹重昂斗拱11組,正面為全開式格扇門。全部柱、梁、枋、門、窗飾彩畫,雕梁畫棟,涂彩飾金。正殿后,有方石墁地小平場,其上數十級飾欄石階上是太子殿,位于全觀最高點,為磚木結構。
正殿右側門外的建筑布局,利用起伏山勢,向縱橫兩方展布,建造一棟棟樓房,組合成小院重疊封閉性空間,十分幽靜雅適?,F存建筑有藏經閣、皇經堂、道房、五云樓、照壁等。五云樓,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木構架,依巖壁而建5層樓,樓面闊5間21米,進深8.15米,通高15.8米,建筑面積544.47平方米,占地面積224.92平方米。頂層有梁枋12根,交差疊擱,下以一柱支撐,計算周密,這就是古代木結構建筑杰作的“一柱十二梁”,也是太子坡聞名遐邇的一景。





相傳陳世美就曾經來過這里。這里也是我們今天的最后一個游覽地。休息片刻后我們下了山,在武當山旅游特區吃了飯,下午2:00坐上了回武漢的大巴。晚山6:00回到了武漢。

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內容
酒店預訂推薦
暫無內容
旅游景點推薦
暫無內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