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178478' limit 1云南香格里拉行禮——從迪慶到雨崩香格里拉篇_云南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云南香格里拉行禮——從迪慶到雨崩香格里拉篇

云南香格里拉行禮——從迪慶到雨崩香格里拉篇

淺川在路上 | 發布于2015-05-22 15:37:44 | 來源:錢小川 | 目的地:香格里拉

“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輕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p>


用倉央嘉措的詩寫成的歌,就這樣一遍又一遍地縈繞在正在做圖片后期處理的我的耳畔。我看著片子里升起在面茨姆峰上空的月亮,應景地將自己在迪慶拍的圖輯命名為《在那東山頂上》。

D1


4月29日,我和另一個戴著眼鏡的江蘇老鄉顧哥同坐在一輛開往迪慶的依維柯的最后一排。同行的,還有鄭哥、敏姐、辛姐、Tina、羅拉、Sho、許哥夫婦、李哥夫婦、易哥夫婦。我們是通過麗江的一家戶外俱樂部組合在一起的,這家俱樂部的名字其實比驢友們的高評價更加吸引我——自由生活戶外俱樂部,領隊阿木,是個“奔三”藏族小伙兒,藏文名叫“扎西澤仁”,是這家俱樂部的金牌領隊。我曾經在沒有跟隨自由生活戶外出行的情況下,向朋友Kathy推薦過這家俱樂部,因為那時我在同客服淼淼的交流中認為這家俱樂部值得選擇。不出所料,Kathy回到北京后回饋信息說確實不錯。


迪慶之行,是我在四川南部一鄉鎮中學支教的一個學年里,利用休假完成的又一次心靈之旅。


出發那天清晨,在麗江古城偏北方向的小門處,膝、肘處沾滿塵土并隱隱作痛的我,頂著棒球帽,背著一個航空托運實測20.1千克的40L左右的背包,興奮地不顧兩個膝蓋的疼痛,同周圍的朋友打招呼。交叉斜垮著相機包和腰挎包隨著我的身體來回扭動。在那里我認識了同行迪慶的朋友們。

D2


團隊共有10名隊員(不包括領隊),這是我走戶外線路中參與的人數最多的團隊。奔子欄午餐前,阿木建議大家分兩組搭伙A費吃飯,既能吃得好一些,又比較實惠。顧哥、鄭哥挑起重擔,當上了飯長。大家自由組合成兩桌,我跟著鄭哥、李哥夫婦、Tina、羅拉、Sho一起吃飯。


離開奔子欄,我們來到金沙江月亮灣。四月初在同一個位置看過月亮灣的朋友Kathy看了我拍的照片后問我為什么當時她看到的是藍色的江水,而我拍出來的是黃色的江水。原因就在于金沙江底的泥沙和開春雪山融水——對于高海拔來說,每年的四月初和四月末也許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致。四月末大量的雪山融水匯入江河,江底泥沙翻涌自然將原本泛藍江水染成黃色。這種色彩直到九月初前后雨季結束時褪去。這正如麗江玉龍雪山腳下的藍月谷又稱白水河一樣,在雪山融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河底的白沙翻起整個藍月谷的水便由藍而白。

在總是被誤認為“長江第一灣”的金沙江月亮灣,我們拍攝和留影后便繼續沿著滇藏線前行進入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腹地。這里的海拔4000米的說拉拉卡埡口和海拔4292米的白馬雪山埡口是滇藏線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白茫雪山主峰扎拉雀尼蜂高達5640米,保護區海拔最低處的霞若鄉海拔2260米,三千多米的海拔高差使植被分布呈現垂直分帶,也為多種稀有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學界認為,白茫雪山自然保護區氣候特征與植被類型“立體感極強”。特殊的地理特征使這里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白馬埡口是德欽縣和香格里拉縣的分界。過了白馬埡口不久,就可以看到梅里太子十三峰。

此前我一直將那天要去的地方稱為“梅里雪山”。阿木在車上的介紹讓我覺得自己之前的謬誤似乎很荒誕。我在來之前一直念叨的“梅里雪山”實際叫“雪山太子”或“太子雪山”,那是一片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諸多山峰。資料顯示,“梅里雪山”一詞的首次使用,是在1908年。當時一個名叫馬杰爾.戴維斯的法國人在他的專著《云南》一書中提及了“梅里雪山”。事實上,在太子十三峰北部有一個小山脈,那個小山脈在當地被稱為“梅里雪山”,小山脈山腳下的一處村莊被稱為“梅里水”,也叫“梅里石”——山與村的名字究竟是誰決定誰這個無從考證。梅里雪山的主峰為海拔5229米的說拉曾歸面布峰。人們之所以會誤將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十三峰當作梅里雪山,主要是因為建國后的一支測量隊在德欽與當地人的交流出現障礙,將卡瓦格博所在的“太子雪山”記錄為“梅里雪山”。這一記錄直接反映到了官方印制的地圖上。從此,由于卡瓦格博的在藏傳佛教諸神中太子地位才被稱為“太子雪山”的雪峰,一直被人們誤讀。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作為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卻繼續以太子的身份接受著人們的誤讀,依然護佑著所有信仰他、或崇敬他的人們?!笆濉?,在這里有兩個說法,一說雪山太子確有十三座雪峰;另一說是“十三”在藏區意蘊吉祥如意,雪山太子并不是準確地具有十三座雪峰。思忖再三,我私下將太子雪山稱為“梅里太子十三峰”,以囊括眾所周知的“梅里元素”、太子雪山的真實身份和“十三”這一藏傳佛教的吉祥數字。

在經過德欽縣縣城,并在飛來寺迎賓十三塔初識梅里太子十三峰后,我們到達距離德欽縣城八公里的飛來寺明珠拉卡地段。此時我們已離開麗江十一個小時。從行程上,我們沒有參觀飛來寺一項,但我們居住地飛來寺觀景天堂酒店距飛來寺很近,僅一公里。飛來寺,藏語為“杰吾·朗卡扎西”,意為“虛空吉祥”。資料顯示,南卡曲杰嘉措活佛在四川寧瑪派噶妥寺學成后,一直在卡瓦格博地方弘法利眾,并在明朝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修成這座寺廟。建寺的木料傳說都是南卡曲杰嘉措活佛運用法力從尼農、距達等村子凌空運來,“飛來寺”因此得名。飛來寺內祀覺臥那卡扎西像及卡瓦格博神像。正殿內墻壁上繪有宗喀巴大師、勝樂金剛等,還書有飛來寺建造者竹巴那卡降乘的事跡。


麗江自由生活戶外為我們安排的住宿地——位于明珠拉卡的飛來寺觀景天堂酒店——是飛來寺地區觀賞和拍攝梅里太子十三峰的極佳位置。我在藏區是住慣了驢友接待站的,但這家按照四星級配置建造的酒店,住宿和配套設施條件的確出乎我的意料。酒店主樓的所有房間都是面向雪山的觀景房,酒店前的大平臺則是拍攝梅里太子十三峰的絕好位置。倘若想在房間里拍、看雪山,只要拉開窗簾即可。與我同屋的是鄭哥——一個來自上海從事IT行業的兄弟。說起來也是緣分,我和鄭哥同樣穿橘紅色沖鋒衣,也都愛好攝影。從麗江進入迪慶的一路上我和鄭哥就在相互幫忙留影。其他隊員笑稱“這才是真愛”。


由于天氣原因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梅里太子十三峰的晚霞奇觀,厚厚的云層中透出的暮光為云層鑲了個邊。這幾乎是在迎賓十三塔的時候就可以預見到的情況,著實讓我們有些失望。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二天早上日出時的日照金山,或者更往后一些從雨崩出來還有可能看到的日落、日出。

翌日就要徒步進入雨崩村,晚飯前我們開了雨崩行程會。在交待一番雨崩行程注意事項后,阿木回答了大家對于行程的種種疑問,招呼大家用餐。阿木在安頓好各位隊員住宿之后,沒有住在主樓,倒是和我與鄭哥商量著在我們的房間洗了個澡。酒店依山而建,分上下兩部,主樓在上,副樓在下。這樣看來,阿木是住在副樓不具有浴室的房間里。


約莫凌晨四點,我醒了,鄭哥也醒了。他翻了個身起床,打開窗簾。我問他能否看得到雪山,他顯然是遲疑了一下告訴我說能看到。后來展現在我面前的場景,使我確定他的那一下遲疑,不是因為瞌睡沒有褪去,而是在看到星空下雪山的那一瞬間被震撼了。我們穿上厚衣服,披上自由生活為我們每人提供的紅色長袍大衣,扛上三腳架和相機就下樓了。我還帶了用來給三腳架當重物的防水袋,那里面裝著的是我要寄存在酒店不帶入雨崩的東西。阿木對寄存事宜已安排妥當。

星空為雪峰展開了一面背景,雪峰將東方天空中皎潔的月光反射到我們的眼眸中。黯淡的夜幕下,星光閃耀;星光的閃耀下,雪峰奪目。我曾在一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峰林前有過這樣的暢想——當夜幕降臨之后,那一個個矗立于花田中的喀斯特山丘,都具有了生命,他們如雪原猛犸一般行走著;而在黎明到來的那一刻,山丘們又回到了它們改在的位置。再往后,但凡我在山峰面前過夜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唯有梅里太子十三峰,在那一刻我、鄭哥和雪峰一直靜靜地矗立著,平臺上的長明燈里的燭光與一個個精致的白塔輝映,燭火不為山風所動。山中沒有散干凈的云就像在被雪峰把玩著,一會兒被雪山纏在腰際,一會兒又被噘著嘴巴的雪頂用勁兒吹散。

“如果不曾相見,人們就不會相戀;如果不曾相知,怎會受著相思的熬煎?!?/p>


我第一次知道倉央嘉措,就是通過這首由他的詩句填詞而成的歌曲。我看的關于梅里太子十三峰的第一份戶外運動視頻資料,開場便是一群驢友在車上哼唱這首歌。此時,這首歌恰到好處地在腦海中響起。這里是明珠拉卡,這里是信徒向卡瓦格博敬香的地方,這里是“北斗星升起的山口”。


北斗星升起的山口。在這里已經無法北望,就像世界的盡頭。


值得等待的日照金山。

十三峰


旅游線路推薦
稻城亞丁旅游價格_稻城亞丁旅游需要多少錢0

元起

酒店預訂推薦
天界神川大酒店550

元起

旅游景點推薦
暫無內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