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5733' limit 1騰王閣游記_四川南充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騰王閣游記

騰王閣游記

彼岸花 | 發布于2007-02-05 14:24: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南充
劉禹錫在《陋室銘》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對于古往今來的眾多樓閣,一但與歷史、文化融為一體,便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令岳陽樓名冠天下,而崔顥的驚世佳句《黃鶴樓》則使黃鶴樓流芳百世,而在江南,能與岳陽樓、黃鶴樓相媲美的,還有以王勃《滕王閣序記》而聞名海內外的滕王閣。
  1999年之夏,我來到這座千年古閣。
  滕王閣始建于自唐永微四年(公元653年),因歷代屢毀屢建,1989年易址重建于南昌沿江大道北段、贛江與撫河的交匯處。
  滕王閣的修建曾有一段故事:初唐時期,唐太宗的弟弟李元嬰調任南昌都督,李元嬰是一個驕奢淫逸的花花太歲,終日在都督府里吹彈歌舞。有一日,李元嬰在府內感到煩膩了,帶領僚屬和歌舞樂伎來到贛江東岸的西山,只見群山巍峨雄峙,濃蔭迭嶂;大江對岸桃花盛開,十分艷麗;悠悠江水,濤濤北去。李元嬰欣喜之下,令隨從擺設酒筵,歡歌起舞。然而,琴瑟齊鳴,歌聲悠揚,亂石中卻無法起舞。精于察顏觀色的屬下投其所好,提議在山巒之上修一樓閣。幾個月后,樓閣建成,適逢皇上加封其李元嬰為滕王,該樓也被命名為“滕王閣”。
  信步走進滕王閣,迎面便是由馮夢龍《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創作的大型壁畫。畫中述說一個故事:唐代秀士王勃十三歲已通貫九經,詩書滿腹。一日從金陵欲往九江,舟經馬當山時,風濤亂滾,云陰罩野,水響翻空,船將傾覆。滿船人盡皆恐,虔誠禱告江神,許愿保護,惟王勃毫無懼色,朗朗讀書,旁人怪異,問:“滿船之人死在須臾,今郎君全無懼色,卻是為何?!蓖醪Φ溃骸拔颐谔?,豈在龍神”,舟人大驚:“郎君勿出此言!”,王勃遂取紙筆,吟詩“唐圣非狂楚,江淵異泊異。平生仗忠節,今日任風波?!辈S于水中。須臾,云收霧散,風浪俱息。少頃船泊至馬當山。王勃信步登岸,見“中原水府行宮”,便取筆賦詩一首:“馬當山下泊孤舟,岸側蘆花簇翠流。忽睹朱門斜半掩,層層瑞氣鎖清幽?!?
  王勃焚香禱告已畢,又賞玩江景,正欲歸舟,忽見江水之際,一老叟坐在塊石之上,碧眼長眉,須鬢皤然。王勃見而異之,整衣向前。老叟道:“子非王勃乎?”王勃大驚,知老叟不是凡人,遂拱手立于其側。老叟問王勃既有如此之才,何不進取,自甘受困于斯?王勃回答家寒窘迫,缺乏盤費。老叟道:“來日重陽佳節,洪都閻府君欲作《滕王閣序》,子有絕世之才,何不前往獻賦,可獲資財數千,且能垂名后世?!蓖醪来颂幍胶槎忌杏衅甙儆嗬?,止有一夕,焉能到達?然老叟令王勃乘上一舟,方解纜張帆,只見祥風縹緲,瑞氣盤旋,舟去似星飛,“回頭已卻千山,眨眼如趨百里”,天明時分已到洪都。
  接下來一切已為人們熟知:王勃到了洪都,時值九月九日,便直奔帥府。閻都督正遍請江左名儒,分次入座。閻公起身,請各位作《滕王閣序》,諸人皆不敢受,一個讓一個,從上至下,到了王勃面前,王勃更不推辭,慨然受之。滿座之人見其年幼,心各不服,然而,王勃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令人們漸入佳境,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辟e主諸儒,盡皆失色。至全文完成,遍示諸儒,一個個面如土色,莫不驚服,不敢擬議一字。自此,王勃以《滕王閣序》一舉成名,而滕王閣也因此奇文而名垂青史。
  史物離不開文化,憑借文化才能溶入歷史的涓涓長河;文化同樣需要載體,奇文佳句在特定環境中才能盡顯其妙?!拔囊蚤w名,閣以文傳”,或許是此類情況的鮮明寫照。
  古往今來,出于名匠之手、風靡一時的古建筑不少,能配上千古佳作的,屬可遇而不可求;欲名垂青史的文人可謂眾多,能歷經歷史篩選的卻鳳毛麟角。歷史就是歷史,大浪淘沙,獨留下真金。
  滕王閣有九層,一、三、五、七、九層為明閣,光線充足,而二、四、六、八是暗閣,由于沒有窗口,顯得較暗。
  大廳正面,是以王勃名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構思的大型水山畫。畫面古典淡雅,氣勢磅礴,體現滕王閣與黃鶴樓、岳陽樓鼎勢成千秋宏偉而高遠的氣勢。廳內還十分醒目地鐫刻著千古不朽的《滕王閣序》全文,眾多的珍貴文物,典雅古樸的布置,突出了滕王閣的主題。
  在第二層樓,置放著按比例制作的滕王閣模型,向人們展現著名閣的全貌,但臺上的滕王閣顯然不具有名閣的氣勢和風彩,也很難讓人找到感覺。
  登樓復上,可見到意在表現江西文化名人的大型長卷壁畫“俊彩星馳”的群像,這或許是設計者為展示王勃名句“人杰地靈”的匠心獨運。但對我們來講,實在沒有興趣去尋找其中一個個名人。在一幅江西及周圍的山水寫真圖前,導游正振振有詞,引導游人尋找廬山、黃山、龍虎山之所在,但我們卻如在霧中,朦朦朧朧。
  滕王閣中還有各種藝術展示,竹片竹條被譜上名詩佳句,別有韻味;各種絲綢精致無比,仿佛又要在華夏增設“贛繡”新品;景德鎮名瓷擺放有致,精美絕倫,而以滕王閣為主題的攝影展,令我深為其美妙的意境迷醉其中。但觀賞之余,又感到這里商業色彩偏濃了一些,孔方兄為這里增添了一種不和諧的色彩。
  臨江而立,頓感心胸開闊。勁風疾吹,夾裹著陣陣涼意,使人享受到一份清新。濤濤贛江一片碧蘭,極目遠望,海闊天空。一葉輕舟漂蕩江心,斬波擊浪,引人注目。放眼遠望,跨江大橋如滕飛巨龍,高層建筑似鑲嵌珠寶。只是由于滕王閣的易址,這里已不能再度體會當年聳立山崗、傲臨江山的感覺。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秋水依在,野鶩卻已難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被蛟S只能存在于人們的遐想之中。
  滕王閣里有江南三大名樓中獨有的“古戲臺”,每隔幾十分鐘進行一場古戲曲、歌舞表演。游人可以坐下來,以休閑之心觀賞古戲曲文化,享受一份高雅。演出有歌舞、獨唱,還有器樂演奏,這里還允許花上40元點個節目,但游人們多以得看且看的態度姑且看之。也許是一日幾場,司空見慣,演員們的演出不算認真,有一種例行公事的架式。
  滕王閣為歌舞所建,因而沒有許多地方殿堂里的那份森嚴和殺氣,更不見一般亭樓的小家春色。名閣摒棄了政治、宗教、世俗的偏見,充分考慮了與遠近景物的協調,突出了樓閣本身的完美,成為古今樓閣建筑史上的經典之作。在滕王閣,看的是建筑,味的是文化,感悟的卻是歷史。
  根據史料,歷代文人墨客登閣賦詩留墨者難計其數,唐有王勃、韓愈、白居易、杜牧,宋有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轍、朱熹、辛棄疾、文天祥,元有吳師道、明有楊士奇、湯顯祖,清有蔡士英等人,滕王閣多次重修,每次都有名士文人留下大量名篇佳作。
  在1300多年的歷史中,滕王閣飽經磨難,二十八次被毀,又二十八次重建,其中兩度易名為“西江第一樓”,古今滕王閣有何異同,不得而知。
  古往今來,具有紀念意義的樓閣隨處可見,這些建筑或為歌頌某一偉人,或為紀念盛事。在當時只是偉人之偉大、盛事之輝煌的陪襯,然而,滄海桑田,一個個顯赫一時的名人已灰飛塵湮,一件件千古盛事也成為歷史,只留下這些建筑在述說往事,聯結古今。只要文化不斷,歷史不斷,便繼續發揮著傳承文明,記載史實的重負。樓毀而重建,人逝而復生,萬物生生滅滅,只留下文明永續。
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內容
酒店預訂推薦
閬中侯家大院160

元起

旅游景點推薦
暫無內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