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5819' limit 1在匈牙利感受中歐小國的千年滄桑_匈牙利匈牙利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在匈牙利感受中歐小國的千年滄桑

在匈牙利感受中歐小國的千年滄桑

湖南百事通國際旅行社青園營業部 | 發布于2013-07-15 10:26: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匈牙利
src="http://www.toptour.cn/Portals/0/RemoteUpload/20130715084116754(0)(0)(0).jpg"

  是匈牙利造就了李斯特、裴多菲,還是李斯特、裴多菲造就了匈牙利?這似乎是一個危險的問題。在14個小時的長途飛行、踏上這塊令人神往的土地之前,“匈牙利”于我而言,更直接的意味——它是李斯特手指下躍動旋律的所有靈魂之依附,是裴多菲熱烈吟誦、并為之獻身的“祖國”。

  到達匈牙利的第二天黃昏,隨性走到離住處不遠的安德拉西大街(有匈牙利的“香榭麗舍大街”之美稱),拐角處一幢不起眼的灰樓里傳來喑喑啞啞的練琴聲,踮著腳勉強從高高的玻璃窗依稀見到一個懷抱著大提琴、坐在椅子上的側影。在斜陽的余暉里,散發著一股莫名的感動。

  友人告訴我,這就是李斯特生前創立、并任院長的布達佩斯國立音樂院(現改名為“李斯特音樂學院”)。以前只在印刷品見到頭發激情地飛揚的李斯特,沒想到會以這樣不經意的方式完成我與這位音樂大師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李斯特的作品多被評為“浪漫而狂熱”,在我對匈牙利的短暫印象中,這種浪漫與狂熱正是匈牙利的氣質所在。

  夜幕降臨的布達佩斯籠罩在濃濃的羅曼蒂克中。在燈光簇擁下從布達城堡山向下眺望,全城好像都在燈光搖曳之中,各種恢弘的建筑與多瑙河上的點點船只、細長橋影都在燈光的背景之下如夢似幻。匈牙利的建筑就見證了它的浪漫史:哥特式、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藝術風格,在布達佩斯街頭,不經意地抬頭,就會發現經過的這座建筑就是經典中的一種。

  這個國家給人的絕非那種流光溢彩的驚艷之感。在某條街上閑逛,經常是不經意地一抬眼,突然發現身邊略顯灰黯的建筑原來是這般巧奪天工。而當你睜圓了眼睛、貪婪地用相機捕捉下一個又一個美景時,周圍的匈牙利人卻似乎渾然不覺,這種質樸而沉靜的美更折射出這個中歐小國的千年滄桑。

  雖然只是匆匆過客,但我感覺布達佩斯是一座適合懷舊和遭遇浪漫的城市,波光粼粼的多瑙河、老式的有軌電車、年代久遠的城堡和教堂、斑駁的街道……

  李斯特音樂中所展現的激情與狂放,浸潤在匈牙利人的生活中。拿就餐來說,幾乎每天都有以民間音樂與舞蹈為“佐料”的一餐——身著鮮艷民族服裝的少女與腳踩馬靴、黑色禮帽的青年跳起歡快熱烈的舞蹈,男士跳的有點像踢踏舞,還輔以拍手拍腿的動作,興奮時來一聲忽哨。興之所至,就會有觀眾即興加入舞蹈,女郎伴著英俊瀟灑的匈牙利小伙子,在狂放的音樂中,將體內的激情釋放得淋漓盡致。

  多瑙河穿城而過,將布達佩斯分為“布達”和“佩斯”。布達相對古典,佩斯相對現代。我見到的多瑙河并不是藍色的,相反倒有點灰,在我的理解中,那曲《藍色的多瑙河》(The Blue Danube)翻譯成“憂郁的多瑙河”更合適。這種憂傷或許來自在多瑙河邊矗立的一座雕像——永遠注視著匈牙利的詩人裴多菲。

  從某種意義上說,始終處于動蕩不安的匈牙利人,民心所望,惟有自由。自由精神也是我理解中匈牙利人的浪漫與狂熱的結晶。一直以來,匈牙利就是一個為自由而不斷奮斗的國家,聳立在布達佩斯市中心蒼翠山頂的自由女神像,雙手高舉橄欖枝,昂首仰望蒼天,像是在訴說著自由的難得與可貴,她正好與對岸高舉右手的裴多菲遙遙相對。

  對自由的崇拜構成了匈牙利的歷史,也是匈牙利最吸引我的詩意。

 裴多菲、李斯特與茜茜公主

  

src="http://www.toptour.cn/Portals/0/RemoteUpload/20130715084153103(0)(0)(0).jpg"

  有人說,“世界歷史只不過是偉大人物的傳記”,盡管這種說法有些刻薄,但的的確確,一些特殊人物成為不可或缺的連接點,構成回顧或了解一個國家、一段歷史的一條連線。對匈牙利而言,裴多菲、李斯特和茜茜公主便構成了這樣幾個特殊的連接點。

  與中國人更熟悉的《自由頌》不同,匈牙利人傳頌更多的裴多菲的作品是《民族之歌》,是詩人在1849年為反抗奧地利哈布斯堡封建王朝統治的起義而寫的:“起來,匈牙利人,祖國正在召喚!是時候了,現在干,還不算太晚!愿意做自由人呢,還是做奴隸?你們自己選擇吧,就是這個問題;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我們宣誓,我們宣誓,我們不再繼續做奴隸!”同年,7月31日,年僅26歲的裴多菲在同沙俄軍隊作戰時犧牲。

  裴多菲生前還寫下了大量熾熱而浪漫的情詩,我最喜歡的是那首《我愿意是激流》:“我愿意是激流,……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快樂地游來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愛人,是一只小鳥,在我的稠密的,樹枝間做窠,鳴叫;我愿意是廢墟,……只要我的愛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著我的荒涼的額,親密地攀援上升……”

  奧匈帝國時期的匈牙利曾盛極一時,作為奧匈帝國的統治者,費蘭茲·約瑟夫國王與其妻子伊麗莎白王后(即著名的茜茜公主,Sissi)曾經生活在此。

  茜茜公主這位巴伐利亞公主在氣質上頗為浪漫不羈,與奧地利王室沉悶的皇家作派相比較,馬扎爾人的熱情奔放顯然更吸引身為當時歐洲最優秀的女騎士之一的茜茜。她在第二次懷孕時,宣布孩子將在匈牙利出生,如果是個男孩子的話,要被命名為史蒂芬,以紀念匈牙利歷史上最有名的國王。后來出生的是個女孩,茜茜宣布,小女兒將是王室的匈牙利小寶貝,馬扎爾語將是她的母語。茜茜公主在匈牙利度過了許多時光,維也納人時常因為她躲在布達佩斯的別墅里逃避王室責任而對她頗有微詞。

  首先是一個鋼琴炫技大師,其次是一個好沖動、充滿激情、一生都在追求詩意表現的著名作曲家。李斯特的音樂是文學化的,他一生的重要作品是兩首《浮士德》與《但丁》交響曲、以《前奏曲》、《馬捷帕》為代表的13首交響詩和大量鋼琴作品。他的鋼琴作品中,以匈牙利民間旋律作成的《匈牙利狂想曲》一共有19首,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卜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展而成的,表現了匈牙利的民族神髓。

  匈牙利點滴

  

src="http://www.toptour.cn/Portals/0/RemoteUpload/20130715084139169(0)(0)(0).jpg"

  關于匈牙利名字的來歷,匈牙利駐華使館官員馬人杰解釋說,傳統說法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后代,這種說法在匈牙利也一度被廣泛認可。另一種說法是匈牙利人是“馬扎爾人”,與匈奴無關,是從亞洲來的游牧民族。

  不管怎么說,匈牙利人身上有濃重的東方民族色彩,比如匈牙利人的名字跟東方人一樣,先稱姓后呼名,而不像歐洲大部分國家先呼名后道姓。由于地處東、西方結合的特點,匈牙利文化也受了多種文化影響。馬人杰說,匈牙利最初是以當地的斯拉夫人、塞爾維亞人為特點的游牧民族文化,后來土耳其在此統治了150年,從語言上也可以看出匈牙利的歷史變遷。馬人杰說,在匈牙利語中,蔬菜的名字是斯拉夫語,隨著土耳其在此統治,水果也帶入了這個中歐國家,所以在匈牙利語中,水果的名字是土耳其語,現在在匈牙利一些地方,“玉米”仍被稱為“土耳其大麥”。

  在土耳其之后,匈牙利又長期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馬人杰說,匈牙利文化成分中受德國和奧地利的影響最大,一些技術或理工方面的詞均是德語。此時匈牙利與奧地利的交往也很頻繁,比如李斯特常年住在奧地利,而另一位著名的音樂家海頓則受雇于一位匈牙利公主,長期住在匈牙利。奧匈帝國時期也是匈牙利的黃金時代,比如1896年,它們就建成了歐洲第一條地下鐵路,當時的國土面積約為目前的三倍。匈牙利早在1876年就開過“世界博覽會”,此次世博會給布達佩斯城市面貌有很大的影響,貫穿市內的大環路和有名的安德拉榭大街就是那時候建起來的。

  在1989年冷戰結束之前,匈牙利仍屬于社會主義陣營。馬人杰說,那個時期的匈牙利有“古拉斯社會主義”之稱?!肮爬埂笔切傺览钣忻呐H鉁?,這種稱呼也表明在當時的共產主義陣營里,匈牙利是在波蘭、捷克等國家中生活最好的國家。

  也許是多種文化的沖擊和積淀,使得匈牙利這個中歐小國出了不少世界級名人,除茜茜公主、裴多菲、李斯特,還包括大家熟悉的思想家盧卡契、金融大鱷索羅斯、現任德國外長費舍爾以及著名的新聞獎創始人普利策。據匈牙利一個官方網站介紹,匈牙利已有1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一位叫Enrico Fermi的獲獎者被問及是否相信宇宙外生命時,他的回答是:“他們已經在這兒了……他們叫匈牙利人!”

旅游線路推薦
暫無內容
酒店預訂推薦
暫無內容
旅游景點推薦
暫無內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