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094756' limit 1悠游南京棲霞山 古都的佛國圣地_江蘇南京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悠游南京棲霞山 古都的佛國圣地

悠游南京棲霞山 古都的佛國圣地

南京周游旅游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 發布于2016-08-29 14:50:49 | 來源:網絡 | 目的地:南京

晨光中,棲霞寺山門前香客紛至。信徒點燃檀香、四面祭拜,虔誠祈禱、祈求來世今生富貴平安。香煙裊裊、直升西庭,佛聞歡喜;古木參天、遠山肅穆,佛法莊嚴。

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2年)。初為木塔,后毀于唐武宗之“會昌滅佛”?,F存之塔為南唐重建,石砌而成。塔基浮雕釋迦八相圖等;塔身高浮雕天王、普賢騎象、文殊菩薩像;塔檐下雕刻飛天、樂天、供養人等像。塔周石欄桿上系滿“幸運帶”,乃信眾祈福所為。該塔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22公里的大江之畔。棲霞山原名攝山,因山多草藥可以攝養故名之。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明僧紹隱居于此;永明七年(489年)舍宅為寺,曰“棲霞精舍”,故又名棲霞山。


棲霞山作為古今名勝之地,其代表性景觀有棲霞寺、千佛巖石刻和棲霞紅葉。




棲霞寺


棲霞寺,乃棲霞精舍的延續和擴展。唐代改名“功德寺”,南唐重修時稱“妙因寺”,宋代叫“普云寺”、“棲霞寺”、“虎穴寺”等,明洪武五年(1372年)復稱“棲霞寺”。清朝末年毀于戰火,民國于1919年重建,共和國于1979年再行修復。


南朝梁僧朗,以鳩摩羅什所譯【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為據,繼承大乘佛教中觀宗、大力弘揚“三論”之學,世稱“三論宗”。梁僧朗即為江南三論宗初祖,棲霞寺遂為三論宗之發祥地。唐代寺運益隆,與臺州國清寺、荊州玉泉寺和濟州靈巖寺并稱“四大叢林”。


如今的棲霞寺,不僅是江蘇省佛教協會的所在地,而且還是中國佛學院之棲霞寺分院。棲霞寺因長期傳播佛學精神、廣種佛緣,香火旺盛、信徒無數、名聞遐邇。




千佛巖


千佛巖,位于棲霞寺東北側的山崖上,是從南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據史料考查,千佛巖的石窟佛像:較大同云岡石窟晚三十一年,卻又比洛陽龍門石窟早十七年。

 據【棲霞寺碑】載:明僧紹去世后,其子仲璋與智度禪師、首先在西峰兩壁上鐫造無量壽佛等佛像;隨后、齊梁的貴族士子聞風而動,各依山崖的高低深廣、于石壁上開龕造佛,共計南朝造像二百九十四龕、五百一十五尊。此后,唐宋元明各代均有雕鑿,合計佛像七百尊,號稱“千佛巖”,還被譽為“江南云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紅衛兵小將們肩扛鐵錘、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棲霞山。他們高舉“破四舊、立四新”的旗幟,要砸碎一個舊世界;他們以沖天的豪氣、大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掄起鐵錘、砸向萬惡的封建迷信。一通“叮呤當啷”、數百尊佛像的頭顱應聲而落,甚至連那石匠的自雕像也未能幸免。革命真徹底??!

 阿富汗的塔利班,用炸藥炸掉了巴米揚大佛;我們的紅衛兵,拿鐵錘砸掉了佛像的頭顱。革命行為、殊途同歸嘛!

 一千五百年前,隨佛教東漸、佛教石窟藝術東傳至江南,經過歷朝歷代開鑿,終成“江南云岡”??吹接小皷|飛天”、“東敦煌”美譽的南朝石窟群遭此厄難,悲從中來、卻欲哭無淚。又能怎樣呢?我佛慈悲,佛、菩薩像的頭顱被砸掉都不急,我又急啥呢?唉,罷了!



棲霞紅葉


棲霞紅葉,自古以來、就為文人墨客津津樂道。每至深秋,紅葉滿山、間雜金黃與青翠,諸色紛呈、五彩繽紛。


1983年至1986年間,除冬季外、我幾乎每個月都去棲霞山;經常一去就是一天,朝去暮還。其時:攀峰嶺、涉澗溪、踏落葉;觀云飛、聽鳥鳴、賞紅楓?;蛄⒂谏綆p之上,看大江東去、千帆競渡;或置身廊廡之下,聽鐘磬裊裊、梵唄聲聲。興起時,賦詩一首;性若懶,畫中養神。真乃仙人也!現錄兩首七絕于下,以追憶舊情:


 游棲霞山(其一)

 石徑沖寒驚宿鳥,曉云啼破露殘輪;

 雖無春色相裝點,紅葉遮山正可人。


 游棲霞山(其二)

 秋水拍天帆影空,層林染盡攝山紅;

 夕煙障里孤歸客,猶帶輕霜聽晚鐘。


去年秋游棲霞,盛時已過,僅拍了幾張紅楓;今年再游,時序尚早,但銀杏正逢其時。唉,非早即遲,急煞人也。他日我若為秋君,當令百木一日間身著盛裝,令攝山之秋景浮若彤云、涌似金波;使天下之好攝者乘興而至、攬秋色于懷中,納繽紛于鏡頭;耗光電池、看得色盲、裝滿存卡,由“色咪咪”到“攝彌彌”、盡興而歸!


大雄寶殿——古木參天、寶剎莊嚴。

棲霞寺山門一角——秋陽斜射、佛門清凈。然而,遁入空門就真能四大皆空么?難啦!

大雄寶殿側影——銀杏金燦燦,梵音聲裊裊。

丹墀金影——銀杏枝頭、幸運帶應風而揚,弟子見之曰“風動也”,六祖慧能曰“汝心動也!”可謂處處有禪機

大佛閣——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內有無量壽佛坐像,高十二米。

這尊佛像的頭顱隨輪回而去,衣飾為近、現代用水泥加工而成,已無南朝特征。亮點為佛像身后的背光:圓形背光內有復雜的紋飾;背光外飾以火焰紋,形象而精美,在千佛巖不多見。背光圖案皆為淺浮雕。

石像為原物,身上衣褶線條繁復、雕刻精細;背光很大,內有兩尊小石像;背光邊沿精雕火焰紋;其上又接一背光火焰紋雕飾,如藻井置于石像上方,非常有特色。

是上一張圖的全景??唛T為石雕門券,雕工精致;佛像僧袍下方弧形褶皺、一如早期印度佛教石刻,沿絲綢之路直至敦煌、云岡皆可見。南朝佛像的衣飾,尚無唐以降的“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特點。

佛像呈跏趺坐,旁置二弟子;其背光紋飾繁復而精美,火焰升騰、十分生動。

這一窟很特別:佛像呈跏趺坐,頭像尚在;面容安詳和藹,衣飾線條自然流暢;龕壁雕刻著幾十尊形態各異的小佛像。這種形式、只此一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亦當為千佛巖石窟藝術之代表!

早期石窟之一,外面有鐵柵欄圍住,不許游人進入。佛端坐中央,四弟子侍立兩旁。我原以為此窟有飛天,見右上頂部有一紅色圖案、類似飛天;然而相對應的左上方卻沒有,只好再找。

該窟位于上面石窟的右側,僅有幾十公分高,不大引人注意,我也就只拍了一張?;丶液蠓糯笠豢?,見窟內頂部有一對紅色、飛天模樣的圖案,頓時來了精神。兩飛天呈從天而降、禮佛之狀。再仔細一瞧,圖片左上方、位于頂部有102字樣;窟龕內有測量時做的標號,由此可以推定——這就是“東飛天”之窟!遺憾的是無法近前仔細觀察,無法拿它與敦煌之飛天作比較,更無法對它做具體的評價!

夕陽西下,香客漸稀。王摩詰云:“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秉S昏中的棲霞寺,正呈現“回光返照”的禪境!


如今啊,共產主義不見了、馬列主義不提了、社會主義變味兒了,什么是理想?又什么是信仰呢?來吧,我佛慈悲、佛門廣開,納眾生于寶剎、度覺者于凈土。于是乎,小學生們拜謁佛寺、接受佛教的“熏陶”!

夕陽余暉灑落地面,棚下燭光點點、爐中香煙裊裊;寺內鐘磬飄蕩、梵音低回。此處無煩惱、盡歡樂,一片祥和寂靜。


待到今年楓葉紅滿山,周游和你游棲霞山!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