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9580' limit 1水神山和烈女祠_山西陽泉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水神山和烈女祠

水神山和烈女祠

五臺山康輝旅行社 | 發布于2009-07-10 10:48: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陽泉
盂縣這地方高峻多山,進入縣境,滿目的峰巒疊嶂,渾然一個山的世界。記得初到盂縣時,就有友人向我說到城北三五里處有座水神山,卻只以為是個一般祭祀龍王或者因天旱祈雨的小去處,全然未給予注意;及至后來再去盂縣時,又有人說到水神山上還有一座烈女祠,但在我的印象中,認為大不了只是些和古時民間宣揚夫殘不嫁、終身守寡以及貞節牌坊有關的事物;但是,最后讓我始料不及而且大吃一驚的卻是,原來這水神山的烈女祠不但有一個足以讓人心靈震撼的真實歷史背景,而且祠宇廟貌及其山林風光那樣的壯美可人。

    這水神山從自然形勢看,坐西北而朝東南,形勢頗似一把座椅,屬于那種貴不可言的風水寶地。其主峰海拔在千米以上,兩翼山梁舒展張開。明清時重修過的兩組古建筑——一處為祭祀水神的抱泉樓,另一處即烈女祠,一上一下坐落在兩翼山梁的懷抱之中。僅從山間處處可見的蒼松古柏看,山中古跡之悠久已無疑問。顯然抱泉樓在歷史上始建在先,因為從“水神山”這個古地名就可推測得到;烈女祠雖是后來之物,但其現存規模卻比抱泉樓要宏偉得多。粗略地尋訪了一遍,兩座廟宇中明清兩代的古碑碣,竟然還保存有40余通,其中屬于烈女祠的為絕大多數,約計35通以上。

    從古碑上我們了解到,烈女祠的來歷與五代后周的滅亡有著一段密切瓜葛。

    話說五代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剛剛做了六年皇帝的周世宗柴榮突然病死。只活了39歲的周世宗有過7個兒子,因為前面兩個兒子都被后漢所殺,所以只好讓才7歲的梁王柴宗訓繼承了皇位,是為周恭帝。周恭帝登基不到一年,契丹入侵,于是朝廷即派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北上御敵,但抵御契丹的軍隊出發不久,就在距離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不遠的陳橋驛嘩變。將士們一致擁戴趙匡胤取代后周小皇帝,而且將早準備好的黃龍袍給趙匡胤穿上。這即是宋初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陳橋兵變后,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是為宋太祖,后周皇帝則被封作鄭王,遷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居住?!杜f五代史》稱其仍“正朔服色一如舊制”,也就是說,此時已經不再是皇帝的周恭帝及其家族人等,實際上在生活方面還享受著原有皇族的某些待遇??墒?,即便是如此,卻還是有一些后周皇室中人或是后周舊臣并不甘心于失敗。比如就在周恭帝禪位不久,原來后周檢校太尉李筠仗著自己手中還有部分兵力,即在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一帶虎視眈眈,拒不承認新生的趙宋政權。據說后周世宗柴榮還有一個女兒,人稱柴公主,她從小習武,性格剛烈,這時看到父親尸骨未寒,幼小的弟弟才登上皇位就被趙匡胤廢掉了,心中十分憤恨,于是就帶了幾名貼身侍女逃出京城,投奔澤州李筠而來。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李筠并未堅持多久就被宋太祖親征所破,李筠本人也自焚而死。柴公主在這種困境下,只好繼續沿著太行山北逃,最后即落身在盂縣水神山中。水神山水美林茂,地處偏僻,柴花公主和幾個侍女在這里隱居下來不久,又打聽到原后周舊臣李重進兵據揚州,正與趙宋分庭抗禮,于是又把東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了李重進的身上??墒菦]有多久,李重進終究還是城破身亡。在這種情況下,柴公主最后的希望也破滅了。她借故遣散了身邊的侍女,自己則自盡在水神山抱泉樓側的一棵棗樹上。柴公主死后,其剛烈氣節深深感動了當地百姓,所以紛紛捐錢捐物,為她在水神山專建了一座烈女祠,每年到了農歷四月初四,山上都要舉行廟會,以祭祀這位可泣可嘆的忠烈女子。此種風俗一直待續了千年左右。

    從種種跡象分析,有關后周柴公主在盂縣水神山的這段感人的故事傳說,應該是真實可信的。因為五千年中華民族史上著名的人物數不勝數,歷史上的盂縣人民完全可以拉出任何一個比柴公主更有知名度的人物去裝點盂縣山水,而沒有可能憑空編造一個根不存在的柴公主來,還要下這么大功夫祖祖輩輩給予紀念,何況又建了那樣宏偉的一座烈女祠,歷史上多次給予重修。

    然而,不管千百年來盂縣水神山一帶的人們對柴公主的祭祀是如何的虔誠有加,也不管烈女祠的歷代碑刻對柴公主講得是怎樣的言之鑿鑿,我們翻遍了新舊《五代史》和《宋史》中的有關人物記述,令人遺憾的是,竟然未能發現哪怕是一字半句和柴公主有關的內容。像歷來的傳世小說如《楊家將演義》中楊六郎的那位賢德妻子柴郡主,又如《水滸》中那位被逼上梁山的俠義之士柴進,在這里甚至還讓我們想到了《說岳全傳》中那位驕橫跋扈終被岳飛在比武中用槍挑死的小梁王柴桂,與自殺于盂縣水神山的柴花公主一樣,無疑,三部以宋朝作為歷史背景的小說中的柴進、柴桂和柴郡主,也應該都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后裔。在這里,使我們隱隱感覺到了,作為官修的新舊《五代史》和《宋史》,對后周皇族后裔,撰寫者可能是在有意識地淡化和簡化,而在民間文學家們的筆下,卻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那些也許并不該完全抹去的人們的一些恍恍惚惚的歷史影子。

    盂縣水神山上的柴公主是歷史還是歷史的影子,這真是一個費解的歷史文化之謎。舊盂縣志上說,柴公主自盡之后,其遺體就葬在了烈女祠正殿中公主神像座下的石臺中;而就在正殿的供臺上,前人更直言寫明,神像石臺下就是柴公主的真體所藏處,而且又特別警告“后人修葺不可輕動”。這斷然使得這一歷史文化之謎平添了幾分逼真的色彩和神秘的氣氛。

    盂縣這地方真是好生蹊蹺,落難的古人偏偏都要往這里來逃亡。先是傳說兩千五百多年前孤兒趙武藏遁于此,后來卻又有千余年前孤女柴花避居于此。不同的是兩者結果卻是一生一死。孤兒趙武之生最終得使后來戰國七雄中的趙國崛起,而孤女柴花之死則標志了后周政權的徹底瓦解。

    水神山雖不甚大,但很秀美,更兼壯觀。期望去盂縣游藏山者,能夠同時去看看水神山,尤其是去瞻仰瞻仰紀念柴花公主的烈女祠。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