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常識 > 會議常識 > 冷熱溫泉不宜交替泡

冷熱溫泉不宜交替泡

天津華遠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發布于2009-10-17 17:21:44 | 來源:網絡 | 常識分類:會議常識
 

  泡溫泉可驅走體內郁結的寒氣,刺激神經末梢、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肌肉活動,是很適合冬季進行的養生活動。不過,泡溫泉也是有禁忌的,如果沒有選擇恰當的泡溫泉方式,很可能養生不成反傷身。


  冷熱交替刺激心臟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劉洋博士告訴記者,溫泉按其溫度分為冷泉(水溫在25攝氏度以下)、微溫泉(水溫在26到33攝氏度左右)、溫泉(也就是最常見的溫泉,水溫在34到37、38攝氏度左右)、熱溫泉(水溫在38攝氏度到42攝氏度左右)、高熱溫泉(水溫在43攝氏度以上)五種。
  很多人在泡溫泉后感覺很熱,因此就穿著泳衣走來走去,或是直接從溫度比較高的溫泉轉移到水溫比較低的溫泉。劉洋提醒,這些做法都不利于健康。人在泡溫泉時全身的汗孔張開,如果很快在溫差比較明顯的溫泉間轉移,或是泡溫泉后在露天行走卻不注意保暖,人受到冷刺激后很容易感冒,而且心臟在這種冷熱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專家還表示,如果有皮膚外傷,或是發生了皮膚過敏、皮炎,都不能泡溫泉,否則會加速皮膚水分的蒸發,破壞皮膚保護層,使癥狀進一步惡化。而發燒的、有急性炎癥的(如感冒、嗓子疼等)人,也都不宜泡溫泉。
  此外,還要注意不能餓著肚子泡溫泉,但也不能吃得太飽之后去泡溫泉,否則都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疲倦等情況。而熬夜后感覺疲憊、過于興奮或生氣,也都不宜泡溫泉。泡溫泉雖然愜意,但不能過于頻繁,一般來說,兩次中間要隔上3到7天。   

  “對癥對體質”選姿勢

  泡溫泉不只泡那么簡單,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選擇不同的姿勢很重要。一般來說,分為臥式、坐式和足浴。
  專家介紹,臥式浸浴即泡溫泉者仰臥水中,頭頸部和前胸部露出水面,身體乳頭線平面以下浸入水中,可減少浸浴時對胸部的壓力,減輕心肺負荷,適用體質較弱者。
  坐式浸浴是泡溫泉者坐在水中,僅下腰部、臀部、大腿根部、陰部浸入熱水中,可以改善盆腔和陰部血液循環,產生消炎止痛作用,同時還有鎮靜催眠作用,適用于有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便秘、痔瘡、脫肛、婦女月經不調、痛經、下肢風濕關節痛等的人。
  足浴則只需把雙腳及踝關節浸入溫水中,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以減輕高血壓患者腦部充血的現象,適用于有高血壓、失眠、月經過少以及足部風濕疼痛等的人。

  慢性病泡溫泉要“限時”

  雖然泡溫泉對身體有諸多好處,但專家提醒,泡溫泉也要有“度”。
  北京同仁醫院呼吸科陳東寧主任醫師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以及老人,泡溫泉就要悠著點了,最好只選擇水溫在34到37攝氏度左右的溫泉,每次泡溫泉的時間最好別超過15分鐘,總的時間最好別超過30分鐘。否則由于泡溫泉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可能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此外,泡溫泉時還要隨時觀察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心跳加速(如每分鐘心跳超過140次),或是感覺頭暈、心慌,最好趕緊從溫泉里出來。其實,最好的泡溫泉的尺度就是身體微微出汗,如果出汗比較多甚至大汗淋漓,就說明泡“過頭”了。

  泡溫泉小貼士
  1.皮膚干燥的老人泡溫泉時間不宜太久。
  2.下水前要先適應水溫,從低水溫逐漸過渡到高水溫,給血管逐漸擴張的時間。
  3.泡溫泉后要喝水補充水分。
  4.不要長時間泡得過深,要及時讓身體胸部以上露出水面或出水去休息。
  5.泡溫泉時可適時用冷毛巾擦臉。

  6.有人認為把溫泉里的成分留在皮膚上對身體有好處,其實不然。如果硫黃或堿分濃度高的溫泉不沖干凈或擦干,水分蒸發后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對皮膚的刺激很大,因此泡溫泉后要再沖一次清水。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