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7964' limit 1永安桃源之旅_福建三明游記攻略_山水旅游黃頁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攻略 > 永安桃源之旅

永安桃源之旅

三明康輝旅行社有限公司永安分社 | 發布于2007-06-16 17:08:00 | 來源:轉載 | 目的地:三明
桃源洞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國道旁。景區分別由桃源洞、葛里組成,

桃源洞的景觀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鎖洞橋、觀音大仕殿、一線天、古井、望象臺、跨虹橋、仙人棋盤、閬風臺、古寨門等20余處,其中一線天堪稱全國之冠。

  下車后,四周望了望,清澈沙溪河在青山的擁抱中靜靜的流淌,公路上汽車來來往往,對面巨巖下的桃源山門顯得小巧玲瓏,還有那對紅燈籠飄逸在風中,相依相伴的是尊酷似大像的雕塑。步入山門,跨過小橋,峭壁中“桃源洞口”一文記載著曾經,峭壁下澗水潺潺,叢叢翠竹點綴著的山谷。特殊地貌形成兩邊懸崖對峙,道路也將沿著高山峽谷的縫隙向內延伸,一路行走,聽著叮叮咚咚的泉聲,隨著路轉峰回的變換,使人體驗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站在橫跨澗上的石拱橋上,才知此澗叫桃花澗,此橋叫鎖洞橋,橫貫幽谷,原橋系明萬歷年間陳源湛所建,早已損毀,后于1988年重建。橋下有一石頭形似巨龜,把守洞橋,鎖洞橋因此得名。此處兵分二路,繼續向里走是“百丈巖”等景觀,另一路則是“一線天”等景觀。

    首選目標是“一線天”,故跨過鎖洞橋,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向上走,途中的石碑記載著徐霞客的游記。沿著徐霞客當年的足跡,來到了建在半山腰“觀音大仕殿”,入鄉隨俗,點上一掬香,表表心意,心誠則靈。繼續向上走,看,一道大山裂縫,就象用刀劈出一樣,絕壁裂處,直透崖端。當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記敘了這一奇觀:上辟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蓋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這就是在國內同為丹霞地貌景觀的景區中為數不多,也是桃源洞最為佳絕的景觀。此“一線天”全長127米,是全國各處“一線天”之冠。

在縫隙中,摸摸索索順著臺階,一步步向上跨,穿過了一線天,來到了“古井”,傳說這口井是明朝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鄧茂七侄兒鄧伯孫駐扎在這里時開鑿的。不大的井,清澈的水面上漂浮著殘葉。向前看,遠處樹叢中突出的巖石,仿佛象露出的大象前額,長長的鼻子向下延伸,像要吸吮沙溪河的河水。這就是當年看大象的上佳位置,因而稱為望象臺。 當站在一塊巖石平整如盤處。原來這就是相傳,仙人常降臨這里對弈下棋。所以叫“仙人棋盤”。巖壁上刻的這兩個篆體字叫奕臺。弈臺邊上這搖搖欲墜的石頭,風吹石動,名曰:飛來石。巖壁上還有摩崖石刻化極磐三個字。“閬風臺”,倚欄臨風,涼風送爽,讓人頓生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感。臺下還有鳳冠鶴頂亭、金雞報曉等景觀。遙看對岸,走馬巖、降仙臺、龜山、天柱峰、觀音巖盡收眼底。到了點將臺,沿小徑穿過一片灌木林,眼前豁然開朗,這里便是疊彩臺了,放眼四周,遠近的山峰起伏不斷,層層疊疊,猶如一幅清新脫俗的水彩山水畫,怪不得這里要叫疊彩臺了。

逛完了這幾個景點,一時找不到下山的路,沒有路標,而且導游圖上沒明確標出下山路如何走,也沒導游團可跟,在老地方團團轉,時近中午,又累又餓,再三考慮,按原路返回,從“一線天”下山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一線天”洞寬只能過一人,而且長達百多米,一般游客只上不下。萬一被堵會是很慘的,只能在洞中來回運動了,運氣不錯,當我們走出洞口,迎面而來的是幾十人的旅游團,他們驚訝著看我們,就聽見導游向游客介紹說,我們是找不到下山路而返的。

重回到鎖洞橋時,面對豎著導游平面圖,才發現下山之路的轉折點在“點將臺”,“點將臺”處,向上走是下山必過之路,向下走是景點“疊彩臺”。景區本應該在此地豎牌說明,很遺憾的是景區并沒這樣做。

休息了一會,我們沿著另一條路又繼續走去,里面有“百丈巖”“七星瀑布”、“九曲橋”等等,再之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將是“桃源洞”的另一進出口處,二個進出口處相距應該有幾公里遠,由于我們寄包在進來的入口處,所以沒走完就返回。不過覺得這幾個點景色一般般,有時間又想玩的話,應該把包背在身,這樣就能游玩全部景點而不留遺憾。

永安除了“桃源洞”外,還有個“小石林”,也可看看。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