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首頁旅游線路酒店預訂景點門票旅游租車商務會議旅游簽證企業介紹在線留言付款方式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綿陽機場旅行社 > > 查看
鳳凰古城
鳳凰

所在城市

掃描到手機

掃描景點到手機隨時隨地查看景點信息
加載中...

游客關注

產品編號:56990

鳳凰古城

山水價:¥140元起 門市價:¥148起價說明
景點等級:AAAA
景點分類:湖南鳳凰城
套餐類型:
鳳凰古城
游玩月份:
5月6月7月
游玩日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游玩人數:
成人 兒童  

提供該景點的企業是普通會員,沒有在線預訂功能!

  • 備注信息
  • 景點介紹
  • 景點圖片
  • 交通情況
  • 周邊門票
  • 付款方式
  • 最后更新:05-30
——未填寫備注信息——

景點介紹

鳳凰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銅仁大興機場距縣城僅27公里,交通實為便利。

 

  鳳凰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甚多。城內,古代城樓、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地流淌,城外有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城下藝術宮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黃絲橋古城,舉世矚目的南方長城…… 。

  這里不僅風景優美,且人杰地靈,名賢輩出。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怒斬外國不法傳教士的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定海浴血抗英,萬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鄭國鴻;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齡;文學巨匠沈從文;國畫大師黃永玉。

  鳳凰古城---遠去的家園,夢里的故鄉,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歷史沿革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

  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漢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

  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

  三國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后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 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

  隋朝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

  唐朝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后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

  宋朝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

  元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

  明朝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清朝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采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滴跞拍?,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滴跛氖?,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于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

  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直至如今。

 

  建筑

  鳳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F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無不具古城特色。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巖砌成的城墻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美食

  湘西鳳凰姜糖, 鳳凰血粑鴨子, 酸湯煮豆腐,苗家酸魚,苗家的火燒食,農家菜豆腐,酸辣子炒沙蘿菇,湘西糍粑,湘西臘肉, 鳳凰酸蘿卜,蕨菜炒隔年熏臘肉。

  工藝品

  這里的織錦、蠟染、扎染、銀飾等做工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鳳凰蠟染原始古樸,分為兩大流派:一為土家族蠟染印花布;一為苗族蠟染土布。土家蠟染印花注重配色純凈,講究立意構圖,成形的布料呈花異彩流布,幅面藝術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為熱色;苗族蠟染土布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凈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為冷色。

  扎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姐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線繩,在純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異的花紋圖案、飛鳥蟲魚等,置入已準備好的藍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風透光處曬繩,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圖像便出現在你眼前。最后再做些防止脫麓的技術性加工處理,整個工序便告完成。

  織錦主要體現土家族風格,手工編織,作工精細;比扎染和蠟染制作時間較長。

  古城區內銀飾較多,作工精巧,款式多樣。這里的銀飾分老銀和新銀。老銀從民間收集而來,無論在作工和設計上都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這里一般以苗族銀飾為主,這樣的銀器價格較貴。新銀,現代加工及設計,都具有標準含銀量,因款式和做工不同而價格不同。

  還有一些民間工藝品,如民間剪紙, 編織花帶等。
 

  旅游禁忌

  1. 不要打張開的傘進別人的家。

  2. 不要隨便踩別人家的門檻。

  3. 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男女不能同房住宿。

  4. 到苗族家里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腳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龕方向)。

  5. 苗寨里盡量不要和已婚婦女套近乎。

  6. 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隨便吹口哨(召鬼)。

  此外,在鳳凰古城內是不通行硬幣的,進入古城前最好準備一些紙幣。

 

  景點介紹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于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墻,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墻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墻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游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東門城樓

  東門城樓位于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恒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

  東門城樓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巖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筑。 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 城墻修筑全部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鉆,規格一致,城墻厚0.8米,下部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成,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頂部的中間填充物改為石灰、鵝卵石、黃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約0.33米,上面鋪以紅砂塊石。

  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8孔。歇山屋頂,覆以腰檐,飛檐翹角,精美壯觀。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后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后兩棟共有房屋10間,沈先生1902年12月28日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年沈老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鳳凰縣聽濤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開放,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故居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后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坐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三百八十二里,被稱為“苗疆萬里墻”,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南長城沿城墻每三五里便設有邊關、營盤和哨卡,以防苗民起義。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如今這一線還依稀可見碉堡、炮臺和邊墻。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 、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

  南方長城,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征,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位于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坐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墻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巖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城墻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墻高5.6米,厚2.9米,城墻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奇梁洞

  奇梁洞位于縣城北四公里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巖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長6000余米,共分五大景區:即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和陰陽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它集奇巖巧石,流泉飛瀑于一洞,由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鐘乳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瑰麗的畫卷。

  一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巖壁上,皺襞倒影在水中,如夢如幻。

  巖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打在石筍、石幔及石花上,營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內有一大廳,據傳是苗民糾集的地方,廳里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嗚嗚”地吹,整個大廳會回蕩著低沉的號角聲,當年的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著名人物

  作家沈從文;

  畫家黃永玉;

  熊希齡、田恕興、鄭國鴻,曾國藩

  中國科學院院士蕭紀美

  少數民族

  鳳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縣,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漢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來本縣居住的其它民族組成,其中以苗、土家、漢三族為主,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的73.26%,漢族10.75萬人,占27.74%。苗族為本縣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與漢雜居。

  苗族是鳳凰古城最古老的民族。遠古苗族生活在黃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后苗裔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三苗國。商周時,三苗被破,苗祖遷徙到湘西“五溪”一帶,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又由湘西分遷到西南各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遠古驤蔸部落的仡熊仡夷為主體,融合三苗、盤瓠兩個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組成。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制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長遠的歷史淵源,鳳凰古城土家族據考證,可能是:廩君蠻巴人后裔。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是一個較穩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是一個多部落的統一體,其祖先一般認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的“長陽人”。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隋代稱“岳左”。宋代稱北江諸蠻?!端问?蠻夷傳》稱蠻區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到了明未清初時期,才出現“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巴良摇币鉃椤氨镜厝恕?,“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以后才出現。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于就是“本地人”?!爱吰潯笔峭良易宓淖苑Q,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以后才出現的漢語稱謂。

鳳凰九景:

鳳凰古城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其中鳳凰九景包括以下景點:【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東門城樓】、【沱江泛舟】、【萬壽宮】、【崇德堂】、【陳寶箴老宅】、【虹橋】。

 

【沈從文故居】
 

位于鳳凰縣,沈從文故居是當時他祖父為官時所置辦的,至今也已有百多年歷史了。沈從文故居不大,低矮的四合院正中是一方小天井,圍著的八間舊屋里,陳列著沈從文生平的照片、文稿手跡和他各種版本的著作,沈從文故居正屋中堂掛著一幅他的素描畫像,左側廂房是他過去的臥室,雕花的木窗透著湘西的風情。1902年沈從文誕生在這里,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15歲時,沈從文離開了這里,離開了鳳凰,沈從文故居也幾經易主,1982年沈從文重回故鄉時,這里還住著其他人家。直到1988年,當地政府才購回此屋,重新修復,并掛上了“沈從文故居”的匾額。

    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貴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后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墻封砌。馬頭墻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里,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調,故居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后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臺、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臺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臺柱雕龍刻鳳,戲臺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筑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坐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墻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門、戲臺、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戲臺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臺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筑,山墻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東門城樓】

 

東門城樓位于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恒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東門城樓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巖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筑。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

  城墻修筑全部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鉆,規格一致,城墻厚0.8米,下部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成,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頂部的中間填充物改為石灰、鵝卵石、黃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約0.33米,上面鋪以紅砂塊石。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8孔。歇山屋頂,覆以腰檐,飛檐翹角,精美壯觀。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于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墻,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墻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墻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游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巖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萬壽宮】
 


萬壽宮又叫江西會館,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鳳凰東門外沙灣,始建于明末清初,規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豐四年(1854年)江西人楊泗在西側建遐昌閣;民國十七年(1928)又在大門北側建陽樓。 
    萬壽宮形成建筑規模宏大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筑群落。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的,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大門內9級臺階之上凌空矗立正廳,而后是正殿。正殿右側有肖公殿,晏公殿,財神殿以及廚房、齋房;左側有梅廊、天符、雷祖殿、軒轅、韋陀、觀音殿及客廳。4000多平方米內矗立殿宇、房舍20余間,或飛檐翹角或回廊游轉,或臥龍嘯空,或奇獸馳地,簡直是殿宇樓臺薈萃,建筑藝術大觀。
 
 

 

  

【崇德堂】
 


崇德堂始建于1884年,建筑規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于1884年由江西豐城人裴守祿修建??偯娣e622平方米。為上下兩層的建筑,將起居與待客的公共區域與主人臥室等私人區域合理劃分。 
  崇德堂位于鳳凰城中史家弄進去大概100米遠吧。這家的主人是江西人,中過進士(有許多匾額為證),后來做生意發了財,在40歲時修起了崇德堂,成為鳳凰城中首富。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這些匾額。
 
 

 

  

【陳寶箴老宅】
 

陳寶箴世家的百年老宅,占地面積達1600多平方米,是一個集古城博物館、陳寶箴世家為一體的文化載體。 
陳寶箴(道光11年–光緒26年), 中國維新派政治家,屬自強派。1851年為舉人。1862年曾往安慶見曾國藩,被譽為“海內奇士”。1895年,陳寶箴先任湘西鳳凰縣道臺,后升任湖南巡撫。在政期間政績顯赫,平定了苗疆之亂,打通了沱江河道,給湘西人民帶來了富饒的生活。陳寶箴“慨然以湖南開化為己任”(《譚嗣同傳》,梁啟超),十分支持戊戌變法,令湖南成為了變法的重要場地。所以陳寶箴在湖南人民,特別是鳳凰人民心中,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好官,被認為正是由于陳寶箴在戊戌變法中有所作為,湖南才能有今天的亨運發達。
 
 

  

【虹橋】
 

與民族一條街豎橫交錯,互為輝映,構成了古城市井風俗畫面的,便是虹橋風雨樓。 
  虹橋橫臥于沱江之上,風雨樓以它的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這其實就是成了一道重疊的風景,這道風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著六百多年的歷史。

  這座橋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頗信風水的鳳凰人都說,這座橋斬斷的是一條龍頸,令一條巨龍身首異處。怪只怪那位和尚出生的安徽小子朱元璋,聽信一位從昆侖山開始追索一支龍脈,經云貴高原來到五寨司城的陰陽先生的讒言,說這兒屏立南郊氣勢非凡的南華山和與之一脈相承一頭扎入沱江的奇峰,就是他要尋找的龍頭。并由此推斷出總有一天這地方會有人出來問鼎中原,真命天子將出。那位朱皇帝豈能允許邊遠的鳳凰有他潛在的對頭于是朱筆一勾,龍頸被斬,鳳凰風水遭毀滅性破壞,鳳凰再也出不來皇帝了。

  這些老一輩的老一輩留下的傳說,我們遑論真假,但橋是有了。而橋下的那條潭,自古以來就叫“迴龍潭”??拷习?,以前依山傍水還修建有一座“迴濤閣”。清代詩人王家賓還為此作詩一首:危樓俯瞰碧波寒,回繞苔磯涌雪湍;絕似中流擎砥柱,不教江水起狂瀾。

  民間還傳說,虹橋的三個橋拱各垂一把鋒利寶劍,被斬的蛟龍依然想苦心修煉,回歸大海,無奈三把利劍無情威逼著它,它一動蕩,疼痛難忍,于是天潑大雨,電閃雷鳴。

  ——我們也是遑論真假。但民國3年(1914年),沱江的確漲了一次三百年未遇的大洪水,流量每秒達1200立方米,上游被洪水掠來的房屋、樹木漂過橋頂,席卷而去,南岸一號橋墩的分水尖被撞,虹橋,受到重大創傷。這時新任湘西鎮守使的鳳凰人田應詔,為了表現革命后的改革和新政,美化鳳凰古城,主持修復虹橋。修復后的虹橋,加固了橋墩,補砌了橋面,拆除了橋上木欄,改建成木結構吊腳樓木板房一棟,與橋面長度相符,兩側各建大小相等的木房12間,開設有土特、南雜、小百貨商店,中間有3.6米寬的人行長廊,上有屋頂遮蓋,可避日曬雨淋。頂部兩側各裝一排花窗,既可采光,又利空氣對流。橋面兩頭各立拱牌坊門一座,由田應詔上書“虹橋”二字。

  風雨樓,也便有了它較為完美的雛形。之后,歲月流逝,近百年戰亂與歷史變遷,虹橋已是滿目滄桑,橋木構件開始霉腐,兩側的12間別致木樓也如鳳凰許多遠去的風景,蕩然無存。時間進入了兩千年,鳳凰古城以歷史文化名城的姿態跨入了新世紀。眼光獨到也頗具魄力的廣東中人企業集團公司捷足先登,再次投資承建虹橋風雨樓。

  重新飾就的虹橋風雨樓在原有的建筑風格上更為完善,雅宏雅致,古色古香。樓為兩層,二樓為民俗文化樓。進入樓內,不管是兩側的文化藝術長廊,中間的藝術回廊,還是那盤根錯節的古樹蔸做桌椅的茶室,都讓你眼界大開,驚嘆不已。那里面除了許多民間的珍稀工藝品如苗王木椅、巨型煙袋等還陳列有古代王羲之、康有為,現當代名家于佑任、虞逸夫、顏家龍、史穆、陳羲明等書畫家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內容,許多都是關于鳳凰,鳳凰的詩,鳳凰的景,鳳凰的風物……而透過那木制套方式“燈籠”式門窗,憑窗外望,小城八景之中的五景“東嶺迎暉、奇峰挺秀、梵閣回濤、龍潭漁火、南華疊翠”,沙灣景區的許多著名景點,以及從高原臺地奔瀉而出,以一種舒緩明澈的智者風范和寵辱不驚的豁達態度作為鳳凰人的生命之源而流淌的沱江、兩岸鱗次櫛比的吊腳樓、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奪翠樓盡收眼底。在一樓,寬敞的紅巖板人行通道人來人往,24間木板店面經營著各種民間工藝品,雜貨土特產,鼎沸的吆喝,低語的討價還價,演繹著一幅鳳凰的“清明上河圖”。

  2001年4月8日下午,國家總理朱镕基親臨此樓,激動之情露于言表,并在此欣然揮毫,留下“朱镕基 辛已春 鳳凰城”珍貴墨寶。


景點圖片

    ——暫無景點圖片——

交通情況

周邊酒店

    ——暫無周邊酒店——

付款方式

——未填寫付款方式——

發表咨詢

您在購買產品之前可咨詢我們的工作人員,我們會及時回復您!因旅行社隨時會更改一些產品的行程、時間安排、住宿等參數,所以該回復僅在當時對提問者有效,僅供其他游客參考!咨詢回復時間為:周一至周五,9:00到18:00,請耐心等待工作人員回復!
  • 聯系方式:
  • 咨詢內容:
  •  

服務中心

普通
綿陽機場旅行社
服務熱線
組團  0816-2334421
?

預訂流程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