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首頁旅游線路酒店預訂景點門票旅游租車商務會議旅游簽證企業介紹在線留言付款方式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無錫中國國際旅行社 > > 查看
靈山大佛
無錫

所在城市

掃描到手機

掃描景點到手機隨時隨地查看景點信息
加載中...

游客關注

產品編號:1926

靈山大佛

山水價:¥120元起 門市價:¥150起價說明
景點等級:AAAAA
景點分類:市區景點
套餐類型:
默認類型_1
游玩月份:
6月7月8月
游玩日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游玩人數:
成人 兒童  

提供該景點的企業是普通會員,沒有在線預訂功能!

  • 備注信息
  • 景點介紹
  • 景點圖片
  • 交通情況
  • 周邊門票
  • 付款方式
  • 最后更新:02-10
優惠價格只適用于10人以上團隊,電話提前2天預約.13961729825.
同行有特殊價格,請來電詢問.

景點介紹

靈山大佛,位于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占地面積約30公頃,包括祥符寺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面臨太湖,北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 祥符寺 祥符寺是中國佛教四大宗之一的法相宗的祖庭。相傳,唐代貞觀年間(627-649),唐僧玄奘從天竺(即古印度)取經歸來,看見無錫馬山秦履峰之東仿佛天竺靈鷲山,因此稱之為“小靈山”,并命弟子窺基在此開法,并慈恩宗(即法相宗)第一世。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山寺,并改稱“祥符禪院”。北宋宣和四年(1122),升為寺,稱“祥符寺”。清新肅穆的優美景色和“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使祥符寺聞名于世。而明、清兩朝的修繕、擴建又使祥符寺殿宇宏壯,香火鼎盛,寺僧眾多,磬聲跌宕,盛極一時,與無錫惠山寺、常州天寧寺齊名,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 祥符寺歷經千余年風雨戰亂,幾經興衰毀建,但香火不斷,名僧輩出。自窺基以后,湛然法師、道巖法師、空海上人、唯安法師、洪儲法師、紀蔭法師先后在此住持。    明代空海上人(即智瀾法師)曾在此致力于環境開發建設,植青松600萬株。由于土質肥厚,數十年后,青松茂盛。當年,翰林修史聶大年曾有《贈空海上人》詩一首:“湖上得幽寺,四圍皆亂峰。二三千畝稻,六百萬株松?!倍嗄暌院?,聶大年再來祥符寺時,已是“仿佛南屏十里松”,只得“蒼臺白石認行蹤”了。半個多世紀后的王世貞在《題寺松》中寫道:“未拜寺中佛,先看門外松?!笨梢娍蘸I先酥疅o量功德。    康熙年間,祥符寺的紀蔭法師名氣更大。紀蔭法師,字湘漁,號宙亭??滴趸实哿陆?,曾三次召見紀蔭,后又多次召見入京??滴跞四辏?699),敕賜“水月禪心”匾額,并自制詩七絕一首,臨米芾書一幅,臨黃庭堅書兩幅,還賜玉如意、銅雀瓦硯、綠端硯等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祥符寺由地方出讓給常州天寧寺,為天寧寺下院,天寧寺高僧圓寂后均于此入塔。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農歷二月十二日,日軍在馬山實行“三光”政策,祥符寺殿堂大部分被毀,天寧寺派往祥符寺的堂主中庸和尚,書記廣渡和尚和其他十二僧人全部被殺。劫后,僅存香積廚與庫房數間。    1992年,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區成立后,作出了重建祥符寺和在寺后小靈山建一座88米高的釋迦牟尼立像的決定。    1995年10月27日,祥符寺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座。中國禪宗曹洞宗第四十八世傳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當代著名高僧茗山法師出任方丈。 靈山大照壁 靈山大照壁位于靈山大佛廣場南側,是勝境廣場上的主建筑,于1997年4月3日落成。照壁北倚靈山,南望太湖。長39.8米,高7米,厚1.3米,為目前中國石雕照壁之最,可謂“華夏第一照壁”。    大照壁南立面是題為“靈山勝會”的大型石刻組雕。中間部位描繪佛祖釋迦牟尼法架光臨天際說法,諸佛、菩薩、各路神仙騰云駕霧,乘龍馭鶴,同來靈山。祥符禪院首任主持窺基大和尚,笑容可掬,垂手恭迎。    大照壁北立面正中為石刻浮雕“唐僧賜禪小靈山圖”,描繪唐代右將軍馬山人杭惲邀請玄奘大師游歷馬山,舍山建剎的故事。杭惲在長安與唐僧玄奘有交往,他解甲歸田回到馬山,便邀玄奘來馬山小憩,泛舟太湖,游歷馬山。玄奘于此聞鳥語花香,聽溪流淙淙,見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兩山對峙,環境佳絕,而秦履峰之東峰仿佛西域摩揭陀國王舍城南部的靈鷲山,玄奘便稱此山為“小靈山”。杭惲將軍即在此出資建寺,命名為“小靈山剎”,玄奘命弟子窺基在此開法,為北慈恩宗第一世。從此,小靈山與小靈山剎(今祥符寺)名聲大振。 畫石上方,左右分別雕刻趙樸初的詩詞。    “唐僧賜禪小靈山圖”兩廂,鐫刻碑文兩篇:一是“重修祥符禪寺建造太湖靈山大佛緣起”,二是“修復祥符寺建造靈山大佛始末”。 天下第一掌 一進入靈山大佛,我們首先看見的是一只龐然大手,這只大手的外形輪廓和尺寸與后面靈山大佛的右手完全一樣。它高11.7米,寬5.5米,手指直徑達1米,掌心法輪直徑為2米,此手的重量為13噸,稱其為“天下第一掌”并不過分。    為什么要在這里復制這只大佛的右手呢?原因有二:一是為了滿足游客和信眾的需要,即“摸佛手有靈氣,抱佛腳有福氣”,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和信眾在那里排隊摸佛手;二是在這里復制了靈山大佛的一只右手,是為了襯托88米高的靈山大佛的高大。 放生池 摸過佛手,我們看到的那個馱石碑的就是霸下,有人說“王八馱石碑”,那是不確切的,說龜也不對,因為王八和龜都沒有霸下個子大和力氣大。 霸下喜文好負重,被置于碑亭之內,負馱謚號碑,(又說“功德碑”。)它狀如烏龜,所以俗稱“馱碑龜”。其實它還是龍種,是“龍生九子”中的長子。 傳說:“霸下”力大無窮,善負重,又喜歡揚名,常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以為這樣人們便會知道它的威名。后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鞍韵隆痹诖笥淼闹笓]下,推山挖溝,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后,大禹擔心“霸下”舊病復發,便搬來一塊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這正合“霸下”的心愿,但同時叫“霸下”馱著,使它不能隨便行走。從此“霸下負碑”一直流傳至今。    這里的放生池上一字排開三座橋,中間一座叫“大覺橋”,左為“普渡橋”,右為“慈恩橋”。三橋的橋名都由方丈茗山法師題寫。大覺橋上飾蓮花,蓮花象征圣潔,宋代散文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云:“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中國人還把蓮花喻為君子,給其以“一塵不染”的圣潔形象。佛教中多用蓮花,是作為佛教凈土的象征。    普渡橋和慈恩橋上飾法輪,法輪原是佛祖說法的象征物。在1950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成立時,決定以法輪為佛教教徽。 石獅 過了橋,就見天王殿門口有一對石獅子。中國不產獅子,獅子是同佛教一起從古印度來到我國的。獅子是百獸之王,在佛教中又常把佛比作人間獅子,或將獅子作為佛法威力的象征?!毒暗聜鳠翡洝氛f:“釋迦牟尼佛生時……,作獅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獅子到了我國成了守門獸,有驅魔辟邪的作用,逐漸取代了我國原有的保護神虎、龍之類,不斷擴大使用范圍,從寺院到衙門,從城門到陵墓,獅子形象日益廣泛。印度的獅子終于與東方的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明不可分割的內容之一。    仔細觀察這一對石獅,能發現它們是有區別的,一只獅子腳下踏一繡球,這繡球象征“一統天下”的權力;另一只獅子腳下踏一只幼獅,這幼獅表示“子嗣昌盛”。這兩只獅子是一雌一雄,踏繡球的為雄獅,踏幼獅的為雌獅。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仿唐歇山式建筑,氣魄雄偉,格調高邁。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粗壯,板門朱柱,整體風格莊重樸實。正中懸有“祥符禪寺”一匾,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所題。    步入天王殿,第一個遇到的就是袒胸露腹、笑臉相迎的彌勒佛。他一掃諸佛的莊嚴、肅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開口常笑,給人一種幽默詼諧的樂趣,令人一見頓生親切感、歡喜心。    彌勒佛的兩側,布置有威武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后來被佛教采用并加以發展。    據佛經講:須彌山的半山腰有一山,叫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個山峰,四大天王就分別住在這四個山頭上,掌握著東勝神、南贍部、西牛賀、北俱羅四大部洲的山河森林和人類社會,任務是“各護一方天下”,所以又稱為“護世四天王”。    四大天王在民間被說成是鎮守佛門的“四大金剛”。在《封神演義》中說四大天王本是中國武將“佳夢關魔家四將”,死后經姜子牙開封神榜,派去西方作四大天王,四大金剛的法器也通過漢語雙關式改造。 增長天王魔禮青,握青光寶劍,寶劍生“風”; 持國天王魔禮紅,握碧玉琵琶,諧音要“調”; 多聞天王魔禮海,握混元珠傘,傘能遮“雨”; 廣目天王魔禮壽,握紫金天龍,降服歸“順”。    這“風調雨順”四字,表達了人們對“國泰民安”和美好年景的向往。 江南第一鐘 從祥符禪寺山門進寺,右側鐘樓內懸掛著一口大銅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江南第一鐘”。所謂“第一鐘”,是指銅鐘的重量為12.8噸和直徑為2.5米,總高度3.5米,命名為“祥符禪鐘”,鐘聲一響,可綿延三分鐘之久,是迄今為止江南一帶最大的青銅大鐘。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座重檐歇山式建筑,重建于1995年。規模宏大,氣宇軒昂,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    大雄寶殿,也稱“正殿”,俗稱“大殿”,是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層領導者——“佛”的大殿。大雄,即筏馱摩耶,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說佛有大智力,一切無畏,能降伏“五陰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此“大雄寶殿”一匾,為趙樸初居士所題,下面“大圓滿覺”一匾是已故的真禪法師在八十歲時所書。殿內有一抱柱聯: 山靈地靈人靈靈心能成大佛; 水凈空凈陸凈凈土即在此方。    這是祥符寺現任方丈茗山法師于1995年初夏時撰書的。 古銀杏 相傳為“小靈山剎”修建時所植。歷經千年,數遭雷擊而形神不壞,入秋滿掛白果。樹老中空,曾腹匿巨蟒,寺典有每歲中秋青蟒巡寺之說。 佛教文化博覽館 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位于靈山大佛基座內,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是一座專門展示佛教文化藝術的專業博覽館。博覽館以神州五方五佛、中華四大佛山、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語系、佛教文化藝術及中外交流為展覽主線,分過廳、序廳、五方五佛廳、八大殿館、多功能廳等幾大部分,利用詳盡的文字介紹、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各種陳展形式,全面展示了佛教的歷史起源、傳播、演變以及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深刻影響,營造出一個意蘊空靈、禪境獨具的佛教文化空間。 五方五佛 同現靈山 靈山大佛、樂山大佛、天壇大佛、云崗大佛、龍門大佛是神州大地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上具有代表性的五尊大佛像,佛教界稱為神州五方

景點圖片

    ——暫無景點圖片——

交通情況

付款方式

——未填寫付款方式——

發表咨詢

您在購買產品之前可咨詢我們的工作人員,我們會及時回復您!因旅行社隨時會更改一些產品的行程、時間安排、住宿等參數,所以該回復僅在當時對提問者有效,僅供其他游客參考!咨詢回復時間為:周一至周五,9:00到18:00,請耐心等待工作人員回復!
  • 聯系方式:
  • 咨詢內容:
  •  

服務中心

普通
無錫中國國際旅行社
服務熱線

門票分類

?

預訂流程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