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常識 > 其他 > 廬山歷史年表

廬山歷史年表

九江神州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發布于2014-05-24 11:54:54 | 來源: | 常識分類:其他

廬山歷史年表

 

廬山歷史年表

 
 
 
 

 

 

公 元

朝 代 帝號 年 號 年代     記      事
前21世紀        

傳說大禹治水,為疏九江,曾登廬山,大漢陽峰上的禹王崖因此得名,長江于4千年前形成,與禹治水吻合

前221年 始皇帝   二六

秦統一前,廬山屬于廬子國、廬邑范圍,后屬楚,秦統一后,設36郡,廬山屬九江郡。

前210年 始皇帝   三七 秦始皇帝南巡,“浮江下,傳說曾登上廬山紫霄峰和上霄峰。
前201年 高祖  

首施豫章郡。漢文帝時曾設廬江國,包括江南一些地區,廬山屬廬江國,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改國為郡,南以長江為界,廬山乃屬豫章郡柴??h。廬江,豫章均屬揚州。

前126年 武帝 元朔 司馬遷游廬山,《史記》云:“余南登廬山,現禹疏九江。“廬山“二字始見于史書。
前106年 武帝 元封 漢武帝南巡,“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傳說曾登廬山上霄峰。
221年 文帝 黃初 孫權將柴??h劃歸武昌郡,廬山乃一度屬武昌郡。
222年 大帝 黃武 傳說董奉在廬山為人治病,治愈者栽杏樹酬謝,數年得杏樹十余萬棵,郁然成林。
291年 西晉 惠帝 元康 首置江州,廬山隸屬江州潯陽郡柴??h。
340年 東晉 成帝 咸康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于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建別墅,后舍為歸宗寺,有墨池,鵝池等遺跡,歸宗寺為已知的廬山最早的寺院。

365年 東晉 哀帝 興寧 陶潛出生于柴??h,故里在廬山南麓玉京山。
367年 東晉 廢帝 太和 陶范建西林寺,由慧遠主持。
381年 東晉 孝武帝 太元 慧遠至廬山,建龍泉精舍。
386年  東晉 孝武帝 太元 十一 桓伊建東林寺,請慧遠主持。
402年 東晉 安帝 元興 慧遠與劉遺民等123人立誓共生西方凈土,“同修凈土之業。“
403年 東晉 安帝 元興

慧遠撰《沙門不敬王者論》,論證佛教實際上是支持王者的?;感刂普?,下令沙汰沙門,唯廬山除外,不予“搜簡“。

405年 東晉 安帝 義熙

桓玄平亂,安帝自江陵返京,路過江州,遣使勞問慧遠。陶潛辭彭澤令,歸隱廬山,賦《歸去來辭》,與劉遺民,周續之稱為“尋陽三隱“。與此同時,有尋陽人翟湯、翟莊、翟矯、翟法賜祖孫四代先后隱居廬山。

410年 東晉 安帝 義熙 盧循農民軍十余萬眾駐江州,盧循見慧遠于東林寺,劉遺民卒于廬山。
412年 東晉 安帝 義熙 十二

慧遠(334-416年)于廬山逝世。有《廬山集》十卷。據慧遠助其弟子在廬山建龍池、清泉、龍泉、圓覺、中大林、上崇福、上化成、天池、多佛、高良諸寺,周景著《廬山記》,著作年代不詳。

418年 東晉 安帝 義熙 十四 劉裕殺晉安帝,征陶潛為著作郎,不就。
427年 文帝 元嘉 陶潛(365-427)于廬山逝世,親朋私謚“靖節“,葬廬山面陽山北。
467年 孝武帝 大明 陸修靜來廬山,往太虛觀。
477年 廢帝 元徽

陸修靜(406-477年)于建康逝世,返葬廬山布袋崖,謚“簡寂“。太虛觀因名“簡寂觀“。道藏閣藏經甚厚,后焚于火。

483年 武帝 永明 建祥符觀于紫霄峰麓。
489年 武帝 永明 棲賢寺。
536年 武帝 大同 建先天觀于紫霄峰麓,又建景德觀。
589 文帝 開皇

隋平陳,改柴??h為尋陽縣,廬山屬尋陽縣,隋唐期間數改縣名,至南唐改為德化縣。

618年 高祖 武德

佛教禪宗四祖道信(580-615年)、五祖宏忍(601-674年)于武德(618-626年)中游廬山。

683年 高宗 弘道 建白鶴觀于五老峰下。
712年 玄宗 先天 建禪宗六祖慧能弟子道明,往廬山水臺3年。
726年 玄宗 開元 十四 李白游襄漢,下金陵,一說曾游廬山。
731年 玄宗 開元 十九

建太平宮于廬山北麓蛇岡嶺南。玄宗御書“九天使者之殿“,匾。開元中,蔡尋真(女)、李騰空(女)來廬山學道,建西林寺塔。

742年 玄宗 天寶 建廣福觀(匡群廟),以祀匡俗。
750年 玄宗 天寶 鑒真至東林寺,為志恩禪師授戒。
756年 玄宗 天寶 十五

李白游廬山,隱于屏風疊,761年,李白送妻子宗氏學道于李騰空。

788年 德宗 貞元

禪宗六祖再傳弟子馬祖道一逝世。道一曾在廬山修行。凌霄祠、凌霄院、馬祖院均為其遺址。初達磨嗣法為單傳,至慧能始傳廣。至道一更廣,傳法132人,此后,臨濟、溈仰及曹洞諸宗均以廬山為重要活動地區。

795年 德宗 貞元 十一

貞元中,李渤與其兄李涉隱于廬山讀書。養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所居稱白鹿洞。韋應物任江州刺史,游廬山。建尋真觀、昭德觀以祀蔡尋真、李騰空。

806年 憲宗 元和 劉軻讀書廬山。
815年 憲宗 元和

白居易貶江州司馬,次年始游廬山,有高僧文士同游,常與隱士元集虛等集會。

817年 憲宗 元和 十二

白居易于北香爐下筑草堂,認為可在此終老。元和(806-820)中,楊衡、符載、崔群、宋濟同隱廬山,號稱“山中四友“。其實在廬山隱居讀書者,常十、二十人。

821年 穆宗 長慶 李渤任江州刺史,重游廬山。
822年 穆宗 長慶

李渤筑甘棠湖堤,擴建白鹿洞,請智常禪師主持棲賢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路經江州,至廬山草堂一宿。

835年 文宗 大和

白居易送文集60卷,藏于東林寺。會昌(841-846年)間,復送后十卷及香山居土像。

837年 文宗 開成 李德裕由浙西出鎮淮南,出鎮大孤山,撰《大孤山賦》。
880年 僖宗 廣明 藏于東林寺白居易之文集,慧遠《廬山集》均毀于高駢之亂。
937年 南唐 烈祖 升元 升元(937-942年)間,在白鹿洞建學置田,稱廬山國學。
951年 南唐 元宗 保大

元宗李王景登基前,在廬山以銀萬兩購地,筑讀書臺,此時舍為先開寺。敕建西林寺塔。

1004年 真宗 景德

景德(1004-1007年),僧大超于慶元院植杉萬株,因名萬杉寺。后宋仁宗賜萬杉寺匾。

1008年 真宗 大中祥符 擴建白鹿洞書院,常有生徒數十百人,改白鶴觀為承天觀。
1014年 真宗 大中祥符 三峽橋(即棲賢橋、觀音橋)建成。橋側天下第六泉為唐代陸羽所品題。
1053年 仁宗 皇佑

歐陽修游廬山圓通寺,與居訥禪師結識。居訥后建夜話亭,又建一翁二季亭,1036年范仲淹游廬山。

1059年 仁宗 嘉佑 王安石游廬山。
1064年 英宗 治平 治平(1064-1067年)間建孔圣祠。
1070年 神宗 熙寧

陳舜俞謫監南康鹽酒稅,初劉渙曾撰《廬山記》,陳舜俞增廣為《廬山記》5卷,后有馬瑜撰《續廬山記》4卷。劉渙與子劉恕、孫劉羲仲等均隱于廬山。時廬山有宮觀11所,寺院147所。

1071年 神宗 熙寧

周敦頤與南康軍,于甘棠湖中建浸月(煙水)亭,將母鄭氏遷葬于栗樹嶺,自認從此為九江人。

1072年 神宗 熙寧 周敦頤隱蓮花峰下,于所筑濂溪書堂中講學。
1073年 神宗 熙寧 周敦頤(1016-1073年)逝世,葬栗樹嶺。
1080年 神宗 元豐 蘇轍游廬山。
1084年 神宗 元豐 蘇軾游廬山,1076年蘇軾曾撰《李氏山房藏書記》,贊揚李常在廬山白石庵藏書萬卷。
1094年 哲宗 紹圣 黃庭堅游廬山。
1129年 高宗 建炎 金兵南下,劉光世棄江州逃走。李成劫掠沿江州縣,焚掠廬山。
1136年 高宗 紹興

岳飛母親姚太夫人葬廬山株嶺臥虎舐尾。飛妻李氏后也葬廬山嶺飛燕投河,岳飛在此前曾游廬山。

1163年 孝宗 隆興 建大孤山廟。
1167年 孝宗 乾道 周必大游廬山。
1170年 孝宗 乾道 陸游游廬山。
1176年 孝宗 淳熙 擴建濂溪書院。
1178年 孝宗 淳熙 陸游再游廬山。
1179年 孝宗 淳熙 朱熹任南康軍,游廬山,重建白鹿洞書院。
1181年 孝宗 淳熙 陸九淵來白鹿洞書院講解“義利“一章。
1182年 孝宗 淳熙 朱熹任浙東提舉常平茶鹽公事,遺錢三十萬建白鹿洞書院之禮堅殿。
1191年 光宗 紹熙 三疊泉為世所知,三疊泉為廬山最雄偉壯觀之瀑布。
1208年 寧宗 嘉定

擴建濂溪書院,宋時廬山寺廟多達三百六十余座。南宋戴師愈撰《廬山列傳》十三傳,著作年代不詳。元初鮮于樞撰《廬山舊志》。

1315年 仁宗 延佑 李洞游廬山。
1324年 泰定帝 泰定    泰定(1325-1327年)中黎則撰《廬山人物藝文志》二卷。
1351年 順帝 至正 十一 白鹿洞書院焚于兵火,多處寺院宮觀被焚。
1352年 順帝 至正 十二 西林寺、天池寺等均焚于兵火。
1359年 順帝 至正 十九 農民軍邢萬戶、張野雞等相繼據守南康城。
1360年 順帝 至正 二十 陳友諒稱帝江州,與朱元璋連年戰于鄱陽湖地區。
1366年 順帝 至正 二十 王韋稱江州同知,游廬山。
1373年 太祖 洪武 重建天池寺。
1381年 太祖 洪武 十四 重建西林寺。
1393年 太祖 洪武 二六

御碑亭于錦繡峰巔,祀周顛于天池寺。辟九十九盤路運御碑,沿途建錦澗、半云、甘露、一息、披霞五亭。洪武年間,封廬山為岳,“爵以尊號,祿以秩祀。“廬山從此與五岳并列。

1411年 成祖 永樂 天池禁山:東至五老峰,南至白云峰,西至馬鞍山,經至講經臺。明清兩朝相沿不廢。
1436年 英宗 正統 重建白鹿洞書院。
1497年 孝宗 弘治 白鹿洞來學諸生多達500人。
1511年 武宗 正德 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整頓白鹿洞書院,修復陶淵明墓。
1520年 武宗 正德 十五 王守仁游廬山。
1522年 世宗 嘉靖 建周濂溪祠。
1533年 世宗 嘉靖 十二 再建御碑亭。
1535年 世宗 嘉靖 十四 桑喬撰《廬山紀事》12卷。
1565年 世宗 嘉靖 四四 羅洪先中狀元,后隱居廬山講學,稱念庵先生。
1573年 神宗 萬歷 萬歷(1573-1620年)間建黃龍寺、千佛寺、云中寺,青蓮寺等。
1579年 神宗 萬歷

詔毀天下書院,白鹿洞書院也在廢除之列,數年后復辦。恭乾禪師來廬山金竹坪隱居修行,1591年圓寂。

1584年 神宗 萬歷 十二 慈圣皇太后贈歸宗寺藏經678函。
1586年 神宗 萬歷 十四

慈圣皇太后又贈黃龍寺藏經678函及羅漢圖18幅。建黃龍寺賜經亭。

1608年 神宗 萬歷 三六 給諫陳赤石重修棲賢寺。
1609年 神宗 萬歷 三七 開先寺逐步恢復,首建華藏閣。
1615年 神宗 萬歷 四三

東林寺逐步恢復,首建神運閣,“四方學者來歸,不下兩千指。(一人10指,即近200人。)

1618年 神宗 萬歷 四六 僧西來建海會寺于五老峰下。徐霞客游廬山。恭乾禪師墓塔建成。
1620年 神宗 萬歷 四八

歸宗寺重修右軍閣、藏經閣、噴亭等。興建廬岳祠于山南萬寺之左,由南康府主持春秋二祀。

1621年 熹宗 天啟 開先寺建七佛樓。
1645年 南明 福王 弘光 左良玉率軍沿江東下,焚掠江州、廬山。
1660年 世祖 順治 十七 黃宗羲游廬山,明亡后,一些士太夫隱居廬山,宋之盛等稱“髻山七隱。“
1668年 圣祖 康熙 吳煒撰《廬山志》十五卷。
1674年 圣祖 康熙 十三 清理白鹿洞書院學田,計3850畝,租銀930兩。
1692年 圣祖 康熙 三一 白鹿洞書院來諸生僅20余人,查慎行游廬山。
1702年 圣祖 康熙 四一 開先寺重修大殿
1708年 圣祖 康熙 四七 敕賜開先御書秀峰寺匾。開先寺改為秀峰寺。
1719年 圣祖 康熙 五八

毛德琦撰《廬山志》十五卷,釋定嵩于康熙年間撰《廬山通志》。金世揚于康熙朝讀書于廬山,后任江西布政使,請名畫家許從龍繪羅漢圖200幅送棲賢寺。

1793年 高宗 乾隆 五八 龔華塍修補毛德琦《廬山志》。
1804年 仁宗 嘉慶 舒天香游廬山。佛手巖在此前后改名仙人洞。
1834年 宣宗 道光 十四 江北災民寄居圓通寺,遺火焚前后佛殿。
1842年 宣宗 道光 二二 余德泰修補毛德琦《廬山志》。
1853-1856年 文宗 咸豐 三至六

太平軍與湘軍戰于九江地區,兵焚秀峰、西林、棲賢、圓通、白石、海會、東林、青蓮、白鶴、勝果、慧日、大孤山諸寺廟,至光緒年間,廬山僅余寺廟數十座。

1884年 德宗 光緒

此前九江開埠,俄商強占九峰寺避暑,此為外人侵占廬山之始。光緒初年,千佛寺改名玄妙觀。

1885年 德宗 光緒 十一 英人李德立盜租牯牛嶺,引起訴訟,紛爭經年。
1895年 德宗 光緒 二一 李德立強租牯牛嶺,辟蓮花洞至牯牛嶺山道。
1896年 德宗 光緒 二二 英國阿特姆斯別墅建成。毛澤東于1970年曾居此。
1897年 德宗 光緒 二三 俄人尼娑強租蘆林(星洲)地區。
1898年 德宗 光緒 二四 李德立擅自拓地,美人海格思強租醫生洼地區。
1901年 德宗 光緒 二七 李德立拓地1000畝,尼娑、海格思均拓地強占。
1902年 德宗 光緒 二八

美國威廉斯別墅建成,1959年朱德曾往此。美國科奇南別墅建成,1961年鄧小平曾住此。

1903年 德宗 光緒 二九 英國西伊勛爵別墅建成,1934年輾轉歸蔣介石所有。
1904年 德宗 光緒 三十 李德立擴租草地坡、下沖、猴子嶺、大林寺沖。南潯鐵路開始籌建。
1907年 德宗 光緒 三三 英擴租醫生凸。
1908年 德宗 光緒 三四 設立清丈局。
1912年 民國          

廢府制,廬山歸九江、星子管轄。清未兩縣紳民為爭蓮谷所有權,數年不息。至此以蓮谷為兩縣公產,收益平分,子結爭端。建包臺12座。

公 元 朝  代 年 代     記      事
1914年 民國 法人樊體愛強租狗頭石地區。海會寺僧普超卒,生前血書《華嚴經》81卷。
1917年 民國 山上已建屋560棟,是年外人來廬山1746人,分別來自15個國家。
1919年 民國 俄羅斯五洲銀行建成。劉少奇于1959、1961年曾居此,美國歇爾曼別墅建成,周恩來1961年曾居此。
1921年 民國 九江至蓮花洞公路,建陶潛新祠于舊祠北。
1922年 民國 十一 開始建太乙村。
1923年 民國 十二 中俄重訂(星洲)租地。世界佛學聯合會于大林寺開會。
1924年 民國 十三 收回俄蘆林租地,中央政府將廬山列為避暑游覽地。
1925年 民國 十四 牯牛嶺市街火災。
1927年 民國 十六

劉少奇在廬山避難。惲代英、郭沫若等經廬山赴南昌參加八一起義,汪精衛召開反共會議,國民政府成立廬山管理局,隸屬九江市,收回租借地警察行政權,康生智重建天池塔。

1928年 民國 十七 據統計,外人別墅158棟,華人別墅194棟,店房175棟。
1932年   民國   二一 蔣介石在廬山召開反共軍事會議,此后蔣即以廬山為夏都,鎮壓革命,指揮內戰。
1933年 民國 二二

蔣介石、汪精衛、黃郛等于廬山策劃向日本妥協之塘沽協定。蔣介石于海會寺辦軍官訓練團。蓮九公路展修至新蓮花洞。唐生智建圓佛殿。坤云建真隱道院,吳宗慈撰《廬山志》十二卷,附錄五錄。此時廬山房舍達848棟。

1934年 民國 二三

蔣介石于廬山召開反共會議,策劃第五次圍剿,辦“北路剿匪政治訓練班。“修九星公路,長42公里。創辦植物園,此前胡先馬肅來廬山考察植物。

1935年 民國 二四

軍官訓練團修建房舍,于火蓮院舊址建圖書館。建星德公路,長37公里。蔣介石建行宮于青玉峽側。收回英牯牛嶺租借地,數年間,蔣介石訓練下級達25000余人。

1936年 民國 二五 軍官訓練團霸占白鹿洞書院一部,修鐮溪公路,修建溫泉。
1937年 民國 二六

建傳習學舍(廬山大廈)及大禮堂。周恩來等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國民黨召開廬山談話會,各界知名人士數百人聚集廬山。蔣介石發表抗戰談話。牯牛店鋪多達260余家,為戰前廬山商業最繁盛的年代。牯牛嶺下街火災。日寇侵華,數萬難民逃至廬山。李四光撰《冰期之廬山》。

1938年 民國 二七 日軍占領九江及附近地區,廬山被日軍圍困,炮擊歸宗寺等名勝古跡。
1939年 民國 二八

日軍于4月18日侵占牯牛嶺,殺害平民2000余人,日軍侵占廬山期間,計毀房屋480棟,寺廟52座,砍伐樹木10余萬株,殺我同胞3000余人,財產損失37億以上。

1945年 民國 三四 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廬山于10月光復,戰前擁有一萬余人口之廬山僅余五六千人。
1946年 民國   三五  

蔣介石重上廬山,與馬歇爾串演假和平真戰爭的丑劇。三青團在廬山召開二大,國民黨江西政府在廬山舉辦“暑期學術講習會“,創辦廬山中學。九江、星子為爭牯牛嶺所有權聚訟,江西省政府調解無效。

1947年 民國 三六

“四一六“牯牛嶺市街大火,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炮擊望江城,蔣介石在廬山驚恐萬分。吳宗慈撰《廬山續志稿》。

公   元

朝  代     記      事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5月18日九江解放,同日“八一“紅旗插上牯牛嶺,廬山歡慶新生,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廬山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廬山管理局成立。
195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山公路建成通車。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照峰遂道建成通車。修建蘆林湖。
195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興建古門澗水電站,建大王峰大壩。
195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溫泉療養院。
195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石門澗水電站發電,裝機容量4800千瓦。
195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八屆八中全會。
196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修建蘆林湖一號毛澤東住處。建成花徑湖(如琴湖)。
197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九屆二中全會。
197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南山公路建成通車。
197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始修復白鹿洞書院。
198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廬山管理局對廬山風景名勝資源進行調查、評估。開始修復東林寺。
198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江西省廬山自然保護區,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保護廬山風景名勝區的布告》。
198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審定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廬山管理局編制《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批準成立江西省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辟建錦繡谷游覽便道。九江縣將陶靖節祠遷住沙河,修陶淵明紀念館。

199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榮獲“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稱號。
199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設部代表國務院致函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則同意《關于請審批廬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請示》。
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詩碑園建成。
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被國家建設部評為“衛生管理達標風景名勝區“。
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白鹿洞書院春風樓建成。書院經歷年維修、重建,至此已大體恢復至清末民初規模,廬山產“云霧“、“云針“茶,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江澤民、李鵬先后來廬山考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部長候捷代表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1996初(1-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將明代徐霞客自石門澗攀登天池的柴徑,辟為“霞衢“游覽山道。于五老峰“目無障礙“處至三疊泉第二疊辟游覽山道。建廬山東門于三疊泉中,建廬山西門于石澗口。建三妙亭于石門坎。于廬山東路、中路、西路各游覽景點建說明標牌。

1996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批準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于“世界遺產名錄”。
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被建設部評為國家級文明山,文化部授予廬山“社會文化先進區”光榮稱號。
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旅游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廬山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掀開了廬山的歷史新篇章。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