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常識 > 其他 > 洛陽的十三朝古都歷史

洛陽的十三朝古都歷史

洛陽中國青年旅行社 | 發布于2012-04-22 15:02:37 | 來源:網絡 | 常識分類:其他
十三朝古都歷史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王朝。據《竹書紀年》的記載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時間在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之間,有470多年的歷史,歷經17位帝王。 洛陽一帶是夏民建邦立國的腹地。夏朝的第一個國王禹,始都陽城,后遷陽翟。陽城在登封,陽翟在禹州,均離洛陽不遠。夏王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啟之子)都斟鄩。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鄩?!苯癖尽吨駮o年》又載:“仲康即帝位,據斟(尋卩)?!薄妒酚洝は谋居洝吩疲骸疤稻诱遴?、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鄩,執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斟鄩在何處?目前說法不一?!秶Z·周語上》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弊C明斟鄩在伊洛區內?!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載:“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甭尻栒幵谶@個位置。 1959年,中國考古研究所在洛陽轄區偃師二里頭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二里頭一帶是一座大型都城遺址,定名為“二里頭文化”。經碳14測定,其絕對年代相當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遺址??偯娣e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脊艑W家認定,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兜弁跏兰o》記載:太康在位29年?!锻ㄨb外紀》記載: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94年。
  
二、商都西毫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商本是黃河下游的一個古老的部落,為東夷族的一支。夏朝時屬于夏王朝的一個諸侯國。商部族經常遷徙。從契至湯十四世,共遷徙八次。商部族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東的西南部,湯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東部的商丘、史稱南亳。 約公元前16世紀夏亡商立。商湯攻開夏都斟(尋卩)之后,決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湯從南亳遷此,史稱西毫。 商都西亳在何處?
       這是數千年來歷史上的一個疑點?!昂幽腺葞煘槲骱?,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這西毫在洛陽偃師尸鄉。 1983年,中國社科院在洛陽偃師尸鄉溝、大槐樹、塔莊一帶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這座商城遺址。從此揭開了西亳的秘密,結束了數千年來關于西亳的歷史疑案,這是國內外史學界的一件重大發現。商城總面積為190萬平方米。城內南中部有宮殿遺址。宮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幾座宮殿建筑,東西對峙,系王宮所在地。城內道路縱橫,井然有條。城外有環城馬路。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商城,顯然是按照都城的規格建造的。據碳14測定的絕對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陽偃師尸鄉的商文化遺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 《竹書紀年》載:“湯居西毫,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遷于囂?!薄妒酚洝ひ蟊炯o》又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庇衷啤暗鄹”?,子帝武乙立,殷復去毫徙河北?!睆拇丝梢钥闯?,商朝曾兩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約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計230年,歷經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約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計170年,經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稟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商朝兩次都西亳,共 19帝,四百余年。 商朝自盤庚始實行雙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陽與安陽成了商殷時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東都洛陽 
   周族原是我國西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部落,與夏、商兩族同稱為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三大部族。夏、商兩朝時期,周是它們的屬國。 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武王時,周的勢力已很強大,決心滅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機率眾東下,經洛陽北部孟津渡河,一舉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商亡周興,史稱西周。武王滅商后想在洛陽建都?!蹲髠鳌ば辍份d:“武王克商,遷九鼎于洛邑?!蔽渫鯗缟毯笙葋淼铰尻?,決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馬寺東南。
      《史記·周本紀》載:“武王營周居洛邑而后去?!痹跔I城之間,武王曾去嵩山祭天。這武王克商后并沒有馬上回鎬。而是居洛陽察看地形,營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遷九鼎等。同時也在周公營建洛邑之前,洛陽的名字已稱洛邑,這個洛邑城估計不大。武王雖想定都洛邑但并未遷都(西周都鎬京,今西安市),到了成王之后才遷都洛邑。 武王滅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鎬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周公輔佐代政。成王執政的那年,“使召公復營洛邑”,周公先后來到洛邑,經過實測,開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從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陽這座城池的建設。從此,西周有兩座都城。西方的鎬京稱為宗周,東方的洛邑稱為成周。成周又分為王城與下都。下都后來又稱成周。周時洛陽的名稱眾多,又常變換。洛陽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郟(辱卩)”。郟(辱卩)即周王城成王執政五年即遷都成周的王城?!逗巫稹枫懳闹杏涊d:“惟王初遷宅于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惟王五祀?!蔽髦茏猿赏跏?,諸王均來成周居位、施政。這在周器銘文中有所記載。其中記載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 器、夷王的1器、厲王的15器、、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發現銘文記載。其他諸王經常居洛處理國事。洛、鎬二都均沒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鎬。周公死后,他的兒子君陳又承襲周公的職位,繼續鎮守在這里。
     洛陽作為西周的東都城,從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歷時295年。歷經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時期,實行的是一國兩都制,但是法定的國都是鎬京,洛陽只作為陪都存在。
  
四、東周都洛陽
  
  周宣王卒、周幽王立。關中發生大的地震,災難嚴重?!对娦⊙拧な轮弧吩疲骸叭ń?、岐山崩。百川沸騰、山冢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奔又畠日瘮?,社會黑暗,宮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殺,西都鎬京被搶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決定廢西都全遷東都,史稱東周。東周只有洛陽一個都城。 東周時期,仍有兩座城:一為王城,擊公所建,時為
      帝王所居。一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復營,時為軍事要地。王城人秋冬居都城有310年,從周平王開始,歷經桓王、莊王、厘王、惠王、襄王、頃王、匡王、定王、簡王、靈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為東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歷經周敬王、元王、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顯王、慎靚王11帝王。洛陽作為東周都城有515年,歷經25帝。
  
五、東漢都洛陽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柏鄉稱帝,是為漢光武皇帝,同年攻下洛陽,定洛陽為都城。史稱東漢或后漢。光武劉秀又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東漢時期的洛陽,為天下名都,洛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都市。其城址在現今白馬寺東側即漢魏故城遺址。東漢從公元25年劉秀始創,至公元220年獻帝滅,經歷了196 年。
     東漢有洛陽、許昌、長安三個都城。其中以洛陽為都的有165年,以許昌為都的有26年,以長安為都的有5年。在洛陽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殤帝、安帝、少帝(劉懿)、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劉辨)、獻帝14帝。 
  
七、曹魏都洛陽
  
  漢獻帝初平元年之后,天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連年混戰,東漢王朝名存實亡。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在逐漸形成。曹操在軍閥混戰和鎮壓起義軍時,勢力逐漸壯大,最后掌握了東漢的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公元213年,漢 
         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公元216年,又封曹操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陽,其子曹丕繼位。不久,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漢為魏,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曹魏從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馬炎滅魏為止,以洛陽為都46年之久。歷經魏文帝、魏明帝、齊王、高貴鄉公、元帝共5帝。 
  
八、西晉都洛陽
  
 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馬炎繼晉王位,接著重演曹丕代漢的把戲,迫使曹奐讓位,自立為帝,是為晉武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晉仍都洛陽。西晉都洛51年,歷經晉武帝、惠帝、懷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馬寺東的漢魏故城遺址處。
  
九、北魏遷都洛陽
  
 西晉統一三國后,社會上出現了一度的穩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物質財富有所增加。但統治者極端腐敗,晉武帝有姬妾萬余人,花天酒地。賈皇后姿意淫樂,竟在大街上搶拉男子入宮為男寵。外戚王愷與大貴族石崇比富,令人吃驚。如此等等,終于釀成了“八王之亂”,歷時16年之久。洛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領中原,統一北方,遷都洛陽。北魏孝文帝是個大有作為的皇帝,他堅持改革,整頓吏治,嚴懲貪宮污吏,恢復經濟,發展生產。提倡學漢文、說漢話、穿漢服,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被破壞的洛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北魏都洛陽41年,歷經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莊帝、長廣王、節閔帝、安定王、孝武帝8個帝王。 
  
十、隋朝建東都
  
  公元604年,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楊廣即位當年的年末,親自來到洛陽,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認為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是絕好的軍事要地,他決定在此營建東都城。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書楊素為營建東都總監,納言楊達為副監、宇文愷為將作大匠,每月征工匠“役丁二百萬人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東都洛陽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東都建成。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煬帝聽說之后,即速從江都出發,四月到達東都洛陽。接著六宮百官也遷居洛陽。洛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過百萬,富商數萬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國最大最美的花軒。
  
十一、唐末移都洛陽
  
  公元618年,李淵建唐,定都長安,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他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安史之亂后,唐中央的權力大大削弱,節度使的權勢越來越大。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唐朝時期,洛陽作為唐朝的陪都。哀宗在此都兩年后唐亡。
  
十二、武周都洛陽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以美貌聞名,14歲入宮,立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為皇后。李治患高血壓病,武后參政決事。群臣并稱帝后為“二圣”。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降李旦為皇嗣,自立為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將東都改為神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陽為都城15年。
  
十三、 后梁遷都洛陽
  
  天祐四年(907),唐哀帝禪位于朱溫,改元為開平。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開平三年(909)正月,朱溫遷都洛陽,以開封為東都。
  
十四、后唐遷都洛陽
  后梁龍德三年(923),后唐滅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稱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后唐"。
  
十五、后晉都洛
  后唐末年,晉王石敬瑭起兵晉陽,天福元年(936)閏十一月攻入洛陽,滅后唐。遼太宗耶律德光冊其為大晉皇帝,國號晉,建都洛陽。 
  【十三朝古都】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
  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西亳 偃師尸鄉溝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兩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東周 洛邑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朝 東都 隋唐故城 煬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神都 隋唐故城 武則天 公元690年-905年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東都 隋唐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后晉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
  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
  【十五朝古都】
  “十三朝”古都是官方一直沿用的說法,但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最確切的說法是在“十三朝古都”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武周兩個朝代的都城,這是目前學者普遍認可和接受的事實。
  【十七朝古都】
  在“十五朝古都”基礎之上加上北宋、民國兩個朝代。
  【三十一個朝代】
  依史書記載和依建都時間,洛陽先后有帝嚳、夏、商、西周、東周、戰國韓、秦末河南王、西漢、更始、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李魏、鄭、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晉、中華民國等二十三個政權,同時加上新莽、后趙、東魏、北周、后漢、后周、北宋、金等八個陪都政權,因此共有三十一個政權。所以,無論從建都的朝代,或者是從政權的數量,洛陽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注釋:
  1.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劉邦在定陶稱帝,史稱西漢或前漢。劉邦稱帝的當月,從定陶來到洛陽?!顿Y治通鑒》記載:“帝置酒洛陽南宮?!痹u功論賞,文臣武將,皆大歡喜,遂定都洛陽。五月間,齊人婁敬路過洛陽,勸說劉邦遷都長安。經過一場辯論,劉邦才決定將都城西遷至長安。
  2. 洛陽曾經是中華民國的陪都,“一·二八”淞滬之戰和八年抗戰中,曾兩次遷都,前一次遷洛陽為“行都”,第二次遷重慶為“陪都”,南京作為中華民國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