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黃頁 > 旅游常識 > 其他 > 西藏小百科

西藏小百科

沈陽周邊游『沈陽SY』??ㄋ孤眯猩缛\會全民沈陽游 | 發布于2012-04-10 17:26:29 | 來源:網絡 | 常識分類:其他
西藏游的基本情況
一、        住房方面:
拉薩市區平均海拔高度在3700米左右,氣候干燥而且缺氧(是內地空氣中含氧量的65%左右),為此,高原地區不適合在高層居住,也就沒有高樓大廈了(拉薩沒有高樓、而且,在藏民心目中布達拉宮是最高也是離天最近的建筑,任何建筑不得高于它的,這也體現出布宮的神圣、宏大?。?,那么,林芝日喀則地區也是同樣沒有太高的建筑。那么,我們內地的游客就不要拿內地酒店的高樓大廈來衡量西藏的酒店了(三星一般都在三層樓高;四星酒店在四/五層高;五星酒店在五/八層了);西藏的酒店特別是三星的沒有空調是很正常的(拉薩全年平均溫度在12度左右,即便是夏天室外溫度在26度時候,房間溫度也只有在18度以內不必要開空調特別是在缺氧地區不適合用空調的);有的酒店也沒有電梯(因為樓層僅在四層以下)。西藏的酒店檔次一般要比內地的低一個級別(但是我們用的房能保證整潔);西藏的酒店普遍都是用的太陽能熱水器,所以,24小時用熱水一般是會有保障的。
 
二、        餐飲方面(團餐):
來西藏旅游不論是團隊還是散客一般都要在酒店用早餐,但是有的散客在當天要下地區走的很早(6點就要出發,故有時候要用包餐或在散客集合地點購買早點);西藏的團餐質量還可以(以川菜為主;麻辣豆腐、燒白、尖椒肉絲、炒雞蛋等等都能吃得到的,本人覺得西藏的團餐比起海南、昆明要好些,何況在西藏物價要比內地高很多的情況下)。
三、        用車方面:
1、            散客:凡是我們接的散客都能確保用我們自己的商務車接送站(飛機),在酒店到散客集合地以及散客回到市區后要返回酒店都是乘座我們自己的商務車送、接的(在拉薩散客游中是沒有的,他們一般都是客人自行到集合地點、個別的是散客大巴到酒店接客人的,但是這種情況時間是沒有保障的)。在特定階段我們自己的散客在10人以上的時候我們就自己用車隊獨立操作成團了(在行程相同或相近時)。
2、            團隊:團隊的用車都是2006年以后的新大巴車,19座的車個別的沒有空調設備,其它座位數的基本都會有空調的(但是,由于西藏的氣候條件,即便是有空調的車,冷氣一般都是不會開放的,車里的溫度很涼快,開了空調車窗是要封閉的,這樣更加缺氧哈哈)。
3、            西藏游的主要景觀都是在沿途觀光上,而且,沿途車輛行使要限制車速(一般要平均速度在60公里/小時,這樣也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但是乘車時間的確很長;拉薩到林芝一般需要10小時;到日喀則一般需要6個小時;到那木措一般需要4個小時等等)
四、        導游方面:
1、            散客:接待散客(如果沒能獨立操作),那么,根據客人所選擇的產品,會由不同的導游分別講解不同的景區的;拉薩一日游的當天是沒有導游在布宮、大昭寺作講解的,只能跟著別的團隊導游旁聽或者在景區內找個景區內的導游進行講解50元/團(基本都是藏族導游講解的歷史及佛教情況相對要比內地導游更加真實更加廣泛);(因為,布宮門票緊張手續費高昂、加上西藏導游急缺,所以,散客游覽不會專配導游的,獨立成團例外)。
2、            團隊:沒特殊情況是由同一個導游從接團到送團的,西藏的主要講解就是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即神秘又深奧,很難有導游能夠講解好和掌握的廣泛些,況且導游基本都是在06年通車后進藏的,講解和經驗又不一定很夠(拉薩急缺導游,但是拉薩地方保護主義也很嚴重也限制了導游人數的發展),在過去的接團過程中有團隊反映的情況導游沿途搞笑少;途中有睡覺現象(在這里我要替導游做以解釋:高原不同我們內地,高原缺氧講話多了就很難受,所以,也很難在途中搞活動;還有大腦細胞長時間缺氧很容易有困覺,請組團社給予理解并向客人做以解釋)。
五、        兩票:
1、            布宮門票:布達拉宮被稱為世界的文物遺產,它的管理是由國家文物管理局,為了能夠在讓游客參觀的同時又盡量少破壞它的原貌,所以,要每天限定參觀人數(旺季2300人/天);所以,在旅游旺季(每天進藏人數超過2萬人的情況下,2300跟2萬人的比例可想而知,況且,政府又經常做政府接待及消防檢查,在這種特定情況下是不許讓游客進宮參觀的),為此,不論是團隊還是散客,都會有不能同時進宮、不能同天進宮,甚至,也有不能進宮的可能存在?。ㄈ绻眯猩绨才拍橙嗽谀硶r進宮,而游客由于個人原因不能進宮,這種情況按客人志愿放棄處理,因為,進宮的認夠證是實名制和有時間限制的等等------)。
2、            拉薩站的火車票:火車票一直是“一票難求”,在搞到票的情況下有同行的客人不在相同車廂的可能;也有上車后現補票的可能(我們負責找人);也會有上車要座上幾站的硬座后再補上臥鋪的可能(我們找人在車上候補);
 
 
六、        進藏的須知:
1、            要攜帶遮陽帽、太陽鏡、長袖衫或沖鋒衣、旅游鞋(海拔高的地方寒冷)。
2、            聯通的手機在西藏游的途中信號不是很好有盲區,移動的電話可以。
3、            西藏沒有工行、招行、交通、蒲東、廣發等銀行,但是ATM機隨處可見。
4、            攜帶常用藥品,進藏要多飲水和吃水果。
西藏注意事項
1、            注意保暖,西藏的晝夜溫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氣溫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就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須準備外套或毛衣,在陰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時間長了也是寒冷的。另外,保持身體的干燥也很重要。

2、            高原強烈的陽光和紫外線會傷害你的眼睛,應準備太陽帽和黑鏡。西藏有很多冰雪環境,冰雪地及水面會反射很強的太陽光,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將雙眼直接暴露在這種環境中數小時,即可造成雪盲。所以,在雪線以上地區活動時一定要帶雪境,或者至少是可以濾過紫外線的好的墨鏡。雪盲會造成暫時性失明,經微的癥狀是:對光線敏感不停眨眼,眼中似有沙子,疼痛,眼睛發紅,不停地流淚。若發生雪盲,應以眼藥水清洗眼睛,到黑暗處或以眼罩蒙往眼睛用冷毛巾冰鎮,減少用眼,盡量休息。良好的休息和舒緩的環境能及時緩解雪盲的癥狀,但完全恢復通常需5~7天。

3、            西藏各條旅游線上塵土大,衛生條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隱形眼鏡。要戴的話,不妨考慮使用用完即棄型的鏡片,拉薩有隱形眼鏡出售,價格和內地相當。

4、            剛剛上高原的時候由于氣候干燥,會造成部分游客易流魯血和嘴唇干裂。在貢嘎機場經??梢钥吹揭恍┯慰蛶е苽拿骖a和鼻子離開拉薩。所以要帶上防曬霜、潤膚露和潤唇膏。

5、            帶一些鼻腔外用軟膏和潤喉片可緩解干燥帶來的鼻喉不適。

6、             建議大家考慮帶著以下藥品:金施而康、西洋參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黃解毒片、感冒靈、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維他命C丸胃藥、紗布、眼藥水及消炎藥。 

7、            建議準備大小各一個小型藥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隨身帶。

8、            小心中暑,高原的陽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作長時間的戶外活動的時候,因此,高原戶外旅行活動一定要備有清涼油、人丹之類的藥物面且要多喝水。發現有人中暑。應盡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抬高頭肩部半躺下,脫掉外衣用水濕潤患者內衣,不停扇風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體使得患者的體溫降低?;颊咔逍褧r,應立即給他補充水分。

9、   西藏本地人搶劫盜竊旅行者的事情比較少,但是應該小心一些看起來明顯不像本地人也不像旅行者的家伙。我們聽說有些旅客在買車票的時候,一不留神連身邊的登山包都被偷走了。其他的麻煩主要來自西藏的野狗,出于宗教的原因,藏族同胞對狗格外仁慈,大量的狗寄生
 
于村落和寺廟,其中很多還是無人飼養的野狗。城里的狗一般都很懶,不怎么麻煩,但牧區就不一樣了。牧區的狗往往非常兇悍,會對人,尤其是陌生人瘋狂地追咬。除了盡量不要招惹它們以外似乎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在牧區旅行的時候,不要離你的車太遠。
10、裝備:很多旅行者對于西藏懷著一些近乎于迷信的恐懼,總想多帶些裝備來讓自己變得更安全,其實是不必要的。在西藏旅行攜帶的行李越少越好,但是必須夠用,在高原上背負沉重的背包是一項的很大的負擔。攜帶物品的原則是輕便、實用。如有可能,不要把用不著的東西背上高原,充分利用當地提供的設施和服務。另外,考慮到經常的移動,行李也不要超過兩件。
11、背包:你打算去的地方的難度決定了背包的大小,假若你要去的地方比較偏遠,或者參與一些野外活動,如轉神山、在圣湖旁邊徒步野營之類的,那么一大一小兩個背包應該是更合理的選擇。假若不是長途的旅行,并不需要一個超過45升的背包。有些旅行者習慣帶腰包,在城鎮里小心,不要把腰包放在身體的后面。
12、服裝:西藏的氣溫整體比內地同緯度的地區低很多,在山口和高海拔的地區尤是,而且風大,雨雪來得突然,給旅行的衣著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所以羽絨服是必備的,除非你只打算在7、8月份去拉薩、日喀則參加一次團隊游。否則即便是最炎熱的夏季,在喜馬拉雅山區以及阿里等地方,一般晚上都在0℃左右,山口地區更冷。如果主要在雅礱河谷地區活動,穿件羽絨背心或者毛衣,再冷時加件防水防風外套也可以對付過去了。如果去西藏徒步或登山,還應該準備一套排汗內衣。在野外,有汗粘身上是很麻煩的,而且它會迅速帶走身上的熱量,這十分危險。另外,保暖的抓絨衣也是不可缺少的。全身的裝備,包括上衣、褲子、鞋子都應具備防水性質。西藏的7、8月,雨水比平時要多很多,服裝的防水性不好,實在是不敢想像。雨季里,拉薩地區夜間多急雨,而林芝等地區的降雨則要經常許多。
13、睡袋:7、8月份帶一個1公斤的鴨絨睡袋就足夠溫暖的了。要買80%以上絨的,壓縮后體積比大瓶可樂大不了多少,攜帶非常方便。如果還嫌大,可以用一套壓縮帶壓縮一下,還能再減少1/3的體積。防潮墊最好也帶著。有些地方,需要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或公路道班的時候,能向你提供的只是一間空空蕩蕩的石頭房子,即便有睡袋,也不能直接睡在地上。
14、鞋:旅行都需要一雙好鞋,尤其是在西藏。在西藏的雨季,防水性就顯得格外重要。最佳選擇是硬底高幫的登山鞋。特別是徒步時,路面往往不怎么好,高幫硬底鞋不容易進沙石,這就避免了硌腳或磕踩,過泥濘地時也不易脫落。而且登山鞋的隔水和保暖也比較好,如果真的要求更高的防水性,可以配合有防水腳套,可以保護褲腿不會被雨水打濕。以棉襪配登山鞋為好,便腳與鞋更貼緊。如呆走長路則要多穿一雙襪了。如果是新鞋,最好提前穿些日子磨合一下。同時建議你也帶一雙拖鞋,以便不在浴室里光著腳洗澡。
15、自架車裝備:自駕車旅行一定要帶上必需的戶外用品,帳逢睡袋最好考慮進去,另外一罐燃氣(或油爐)、一個最簡單可靠的爐頭、一個壓力鍋或許也會幫到你。運輸時氣罐一定要固定好。另外切記行李不要過重。一般切諾基的乘客不要超過4個人,豐田陸地巡洋艦也不要超過5個人。
 
16、自行車裝備:要有足夠的給養和裝備如帳逢,睡袋,2~3天的飲水和食品、各中藥物等等。對服裝的要求首先是透氣耐磨,若有自行車騎行服就更好,高透氣排汗的內衣和防風防雨的外套也很重要。不論你的自行車有多堅固、昂貴,你都必須學會自己修理。車子的閘皮和輪胎的磨損是非??斓?,路途的顛簸對車軸滾珠的損壞也相當嚴重。所以必需準備一套完整緊湊的修理工具,主要應包括:活動扳手一把;螺絲刀大小各一。
 
不適宜到西藏旅行的人

心、肺、腦、肝、腎有明顯的病變,以及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的病人,切勿盲目進入高原。你如果從未進過高原,那么建議你在進入高原之前,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

患有器質性疾病、嚴重貧血或重癥高敵國壓的游客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他們在進入高原的初期,發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險性明顯高其他人;若在高原停留時間過長,也較其他人易患各種慢性高原病。同時,由于機體要適應高原環境,肝、肺、心、腎等重要臟器的代償活動增強,使這些臟器的負擔加重。一旦這些腔器出一疾患,便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參與西藏的旅行活動,建議你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并且盡量本著穩健的原則。
去西藏拉薩的高原反應

在西藏旅行,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高原反應。
因人而異,未上高原前很難預知。身體弱者未必反應大,體魄健壯者未必無反應。每個人的反應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況下,瘦人好于胖人,女士好于男士,矮個子好于高個子,年輕者好于年老者。

從平原地區進入高原后,人體出現的調節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脈搏(心律)頻率:平原地區正常脈搏為72次/分,初到高原時脈搏可增至80——90次/分,個別人可達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時間后,又可恢復。

2、 呼吸:呼吸系統輕度缺氧時,首次表現為呼吸加深加快,隨缺氧加重呼吸頻率也進一步加快,會感到胸悶氣短,適應后,會逐漸恢復到原來水平。
3、 血壓:平原地區正常收縮壓為110——12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70——80毫米汞柱,初進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體液等影響,使皮膚、腦血管內的血液供應。適應后亦會恢復正常。
4、 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對缺氧極為敏感。輕度缺氧時,整個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如情緒緊張,易激動等,繼而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等。進入較高海拔地區后,則由興奮轉入抑制過程,表現為嗜睡、神志淡漠、反應遲純。少數嚴重者會出現意識喪失甚至昏迷,若轉入低地后會恢復正常。神經癥狀的表現輕重常與本人心理狀態和精神情緒有密切關系。對高原有恐懼心
 
理、缺乏思想準備的人,反應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應就較少。

5、 消化系統:進入高原后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腸道蠕動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余消化食物的唾液、腸液、膽汁等分泌物較平原時減少,腸胃功能明顯減弱。因此可能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統紊亂癥狀。在高原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可逐步恢復。

 在高原,如果持續感覺不適就應該上醫院治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背著心理恐懼的包袱上高原。
了解了高原反應的方方面面,我相信如果你能夠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高原反應就不會成為困擾你西藏之行的絆腳石。
進入高原之前的準備

1、 進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經歷的人咨詢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謂緊張。

2、 進入高原之前,禁止煙酒,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過于勞累,要養精蓄銳充分休息好。適當服西藏洋參等,以增加機體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應治愈后再進入高原。

3、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克服戰勝高原反應的靈丹妙藥。大量事例證明,保持豁厲達樂觀的情緒,樹立堅強的自信心,能夠減弱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反之,憂心忡忡,思慮過度,稍有不適便高度緊張的話,反而會加大腦組織的耗氧量,從而使身體不適加劇。使自愈時間延長。

4、 如果你從未進過高原,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病人,切勿盲目進入高原。

到達高原后注意事項

1、 剛到高原,每個人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等缺氧癥狀。但這并不說明你不適應高原,如果能夠正確保護自己,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癥狀好轉或消失。

2、 如果是坐飛機上高原,一般高山反正的癥狀會在12—24小時內產生,所以,剛剛到高原的時候一定不要劇烈運動,而要立刻臥床休息。否則,一旦感覺到反應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了。

3、 人們常常用吸氧來緩解不適。當然,吸氧能暫時解除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出現,延緩適應高原的時間。假若你上述癥狀不很嚴重的話,建議最好不要吸氧,這樣可以便你更快適應高原環境。輕微的高原反應,會不治自愈,不要動輒吸氧,以免形成依賴性。

4、 進藏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體內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過飽。最好不要飲酒和吸煙,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5、 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飲食起居有規律。初到高原的前幾天,不要頻頻的洗浴,以免受涼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腫的主要誘因(在缺氧狀態下不易痊愈)。

 
6、 在藏期間,旅游活動不宜過于頻繁,身體負荷不宜過重。初到高原的時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也不能做勞動。一周后,才可逐漸增加一定的活動量。

7、 必須注意,如果進入高原后,反應的癥狀愈來愈重,特別是靜息時也十分明顯,應該立即吸氧,并到醫院就診。極少出現的高原肺水腫和高原腦水腫的病人需林量吸氧,并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迅速轉送海拔低的地區。

8、 常年堅持體育鍛煉而身體素質較好者,高原反應甚微,且能很快自愈,但也不可因此大意而逞強。尤其是進入到新的海拔高度前,要有一兩天的漸進適應性鍛煉,在沒有適應和準備的情況下,不要驟然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以防突發不測。

總之,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只要你能遵循上述幾點,就會在進藏后很快驅除高原反應的困擾,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西藏地區旅游氣候概況

旅游離不開氣候,氣候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資源,氣候條件是旅游者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旅游的目的。西藏高原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帶,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亞洲大陸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標為北緯26°52′—36°32′、東經78°24′—99°06′。東臨四川,西連克什米爾高原,北靠昆侖山—唐古拉山脈,南部橫亙著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西藏被眾多巨大的山脈所懷抱,奔流著無數湍急的江河和湖泊,由于地形復雜形成了各區域獨特的氣候類型。

  西藏地區氣候區域大致分為5個,分別為西藏北部、阿里地區、西藏東南部、西藏中部、西藏的南部邊緣地區。

  西藏北部

  就是藏北一線(那曲、安多、申扎、班戈、當雄),屬于高原亞寒帶,平均海拔高度為4500米
 
左右,是西藏自治區最主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冬季寒冷,夏季不熱,干濕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在320~460毫米左右,最大年降水量達685毫米(1974年出現在當雄),最少降水量176毫米(1994年出現在申扎),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雨季開始一般在6月初。這里又是一個多冰雹區,冰雹日數之多,不但是全國之冠,而且是北半球同緯度地帶冰雹最多地區。那曲,年冰雹日數多達35天,最多出現在1954年為64天,是世界上罕見的多雹區,多冰雹也算是這里的一個氣候特色。

  藏北地區年平均氣溫-2.8~1.7℃;夏季(5~9月)平均最高氣溫11~17℃,平均氣溫在1~12℃;極端最高23.2~26.7℃,出現在6月;平均最低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30~-38℃(出現在1月份)。

  
藏北地區年日照時數在2400~3200小時以上,空氣中雜質少,空氣潔凈、天空狀況好,光能資源豐富,為來這里的旅游者極目遠望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夏季是藏北草原的黃金季節,這期間氣候溫和,風平日麗,降水量占全年的80%,相對濕度可達50~75%,綠色草原生長期全年約為150天左右,全部集中在這個季節。這時的草原一片青綠,廣闊的草原令人賞心悅目,四周有終年積雪的山峰,確實別有一番風光。我國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就在當雄附近,在藏北高原東南部,屬藏北地區氣候。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之間,是藏北地區的干旱刮風期,這期間氣候干燥,氣溫低,氣壓偏低,風沙大。

  阿里地區

  阿里地區年平均降水量75~164毫米之間,沒有夏季,特別是獅泉河和普蘭,月降水量最多30毫米,普蘭,最多降水出現在3月和8月,其他時間降水不足20毫米;改則降水相對多一些,主要集中在7~8月。

  阿里地區平均最低氣溫-0.1~3.2℃,極端最低氣溫-44.6℃(改則2004年2月7日),夏季平均最高氣溫9~22℃,極端最高氣溫27.6℃(獅泉河1978年6月29日);冬季多晴天,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達3417小時。阿里地區是我區氣候最干燥地區,冬春多大風,四周高山終年積雪,著名的神山岡底斯山就在那里。

  西藏東南部

  林芝、波密、察隅等地區為山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平均海拔2688米左右,是西藏主要森林峽谷地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不酷熱,植物生長條件良好。這里有著青山綠水,花草爛漫的絢麗風光,是旅游的好去處。年平均降水量445~902毫米之間,最大1262毫米,出現在波密(1988年),最少488.3毫米,出現在林芝(1972年)。主要降水集中在4~10月之間。夏季降水雖多,但又不像平原,季風氣候那樣高度集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70%。陽光照射時間也不短,這里夏季時山洪、泥石流時有出現,但也不常見。

  西藏東南部年平均氣溫8~13℃,夏季平均氣溫在12~19℃,平均最高氣溫在19~25℃,極端
 
最高氣溫在27~32℃,一般出現在7月至9月之間;空氣相對濕度大約70~80%;空氣中含氧量可達80%以上,很適宜度假旅游,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從旅游資源多樣方面看,林芝無疑是獨領風騷的,雪山、冰峰、湖泊、江河,這些慣見的旅游資源在林芝比比皆是,并且這里還多了西藏其他地方沒有的秀麗濕潤,更不必說果園、原始森林、大峽谷以及亞熱帶風光和獨有的民俗。

  西藏中部

  
也就是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拉薩、日喀則、澤當等)和昌都地區,具有高原溫帶——亞溫帶氣候特征。平均海拔高度3600米,是西藏自治區主要農區。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44毫米,最大降水量784.4,出現在墨竹工卡縣(拉薩地區東郊,1990年),拉薩地區最大降水量613.8毫米(1990年),主要降水集中在5~9月,雨季從6月中旬開始;氣壓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

  西藏中部年平均氣溫5~9℃,夏季極端最高氣溫在24~30℃之間,出現在6月,年平均最高氣溫14~16℃,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在20~24℃,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在-16~-23℃(出現在1月)。拉薩市的極端最低氣溫在-16.5℃,出現在1月份。西藏中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含氧量比冬季高,降水多出現在夜間,夜間傾盆大雨,白天仍然藍天白云,光影效果明顯,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夏季,這里天氣涼爽、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的勝地。冬季(11~3月),降水1~5毫米之間,為干旱氣候,地面平均濕度16~30%之間。冬季夜間雖然氣溫較低,但是白天太陽出山,氣溫馬上可以上升。如果在陰涼處,感覺寒冷,只要到太陽底下就能溫暖許多,冬干春旱較明顯。

  西藏中部是佛教圣地,哲蚌寺、色拉寺、大昭寺等在拉薩境內,還有羊巴井地熱溫泉(拉薩郊區),浴后對風濕、皮膚病等有特殊療效,因此本地人常去沐浴,這里無論晴天、雨天或冬夏均可游泳,是理療的理想去處。

  西藏的南部邊緣地區

  定日、聶拉木、帕里、錯那等地區,是西藏的南側,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具有典型的高山氣候,也有亞寒帶濕潤氣候,這里的氣候由于山巒迭障,群峰林立,各地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年平均降水量665.5毫米,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區為隆子280毫米,最大在聶拉木,為1348.8毫米(出現在1995年)。

  西藏的南部邊緣地區極端最低氣溫在-20~-34℃之間,極端最高氣溫在19~30℃,年平均氣溫在-0.3~5℃,夏季平均最高氣溫8~15℃,氣候上具有寒溫帶的氣候特征。這里是“高山王國”,是登山探險的理想場所,自然風光奇特,地質構造復雜,是當今世界登山熱點——喜馬拉雅山所在地,聳立在定日南側的珠穆朗瑪峰——全球最高峰,是世界登山者的圣地。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第三極地,這里有廣闊的大草原、有茂密的森林、有密布的大小湖泊,還有世界上最高的珠穆瑪瑪峰,有世界上最深、最長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西藏是全球氣候上的一個獨特區域,西藏全區夏季以涼爽為特色,部分地區出現干旱較多,但高空空氣濕度仍然較大,平均濕度場與同高度自由大氣相比,西藏夏季是高濕區,比印度、巴基斯坦還要大。夏季降水過程多,但強度不強,除林芝地區外,大部分地區日降水量不超過50毫米,
 
夜間下雨,白天雨過天晴的天氣較多。極端最高氣溫不超過31℃,藍天白云是這里的一個獨特景色。輻射雖強,但是如果在太陽底下感覺熱的話到陰涼處或遮太陽傘,馬上就會涼快許多。高原氣溫年較差比平原小,而日較差比平原大。氣候變化遠比平原復雜,往往山前山后景色各異,有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征。由于空氣中水汽和雜質少,太陽直接輻射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都要強。

  西藏未來兩年內,降水量將逐漸增多,氣溫會逐漸上升,氣壓也有明顯上升趨勢,為此,西藏大部地區空氣中含氧量正在增加。
游覽寺廟有四忌
名寺名廟,分布較廣,它們是旅游者頗愛光顧游覽的重點,但旅游者在游歷寺廟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

  一 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

  二 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于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三 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 忌行為舉止失當游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西藏節日
藏族是個多節日的民族,按藏歷( 與漢族的農歷近似)計算,幾乎月月有節日。
  藏歷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里,幾乎天天都在過節。新年是人們最看重的節日,從藏歷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將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雙柜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戶便開始用酥油和面粉炸果子。接近年關歲尾時,每家必備的五谷斗上便盛滿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參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并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是為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喜獲豐收。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打掃灶房,在正中的墻上用干面粉繪“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團團圍坐吃“古吐”(一種煮熟的面疙瘩),吃完古吐后舉行隆重的送鬼儀式,以示避鬼驅邪。時至除夕晚上,就開始正式過年。每戶的大門外用石灰粉畫上象征吉祥的八瑞相“ ”符號,在打掃干凈的室內鋪上新“卡墊”,正房的佛龕前疊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種水果以及酥油、茶磚、干果等供物。初一這天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靈,然后手捧五谷斗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的祝詞,接下來開始喝頭天做好的熱青稞酒,吃麥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參果。年初二,親友開始互相拜年。從初四起,拉薩舉行大規模的傳召大會,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神變降伏妖魔而創設的祈愿法會。起初是三大寺眾僧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誦經祈禱,講經辯經,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讓巴格西學位(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法會期間,除政府給僧眾發放布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燈供佛,發放布施。法會直到元月二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后才結束。元月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元月十五酥油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進香朝佛,夜晚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者達三層樓房,低者也有兩層樓高。上面擺有酥油做成的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
 
或高大宏偉,或小巧玲瓏,加上成百盞燈光的照耀,使整個街道光彩奪目,輝煌燦爛。達賴喇嘛和主要官員依例出巡觀賞花燈,與僧俗大眾共慶節日,將節日推向高潮。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這時的拉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從二月到十二月的節日數不勝數,這里僅將幾個有代表性的節目作一介紹。
  藏歷五月十五日,是林卡節。藏語稱“藏木林吉桑”,意為世界焚香日。據說是以此紀念蓮花生大師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熱愛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這一天身著節日盛裝,帶著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種美味食品來到林蔭密布的林卡,搭起帳篷,邊吃邊喝邊歌舞,盡情享受大自然。各帳篷間還互相邀請,并有民間藝人到此獻藝,此節日常常延續達一月之久。
  藏歷七月一日,是雪頓節,意為“吃酸奶的節日”,由于雪頓節以藏戲會演為主, 故又稱為“藏戲節”。 17世紀以前,“雪頓”純屬宗教活動。按當時的法規戒律,僧人在夏日要行長凈、夏安居之事,其間禁止出門,幾十天開禁后方可下山,百姓們在下山時要準備酸奶布施,此為“雪頓”的來源。17世紀中葉,加入了演出藏戲的內容,“雪頓節”也固定下來,但宗教及娛樂活動仍被限制在寺廟之外。直到18世紀初,羅布林卡建成并成為達賴喇嘛的夏宮,雪頓節的活動才移至羅布林卡,百姓也被允許入園觀戲,從此形成一整套固定的節日儀式。
  “望果節”是在藏歷八月,是豐收的節日,并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農作物成熟之際進行,“望果”是藏語,意為巡游田地。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始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帶。最初的“望果”活動是一種祭祀神靈以祈祝豐收的儀式。一般以村子為單位,有本教巫師作法,村民繞本村土地轉圈。隨著宗教的發展和滲透,“望果”活動不斷更新。8 世紀后期,藏傳佛教寧瑪派興盛,“望果”活動遂受寧瑪派影響,必須念咒語以祈佑豐收。到了14世紀,格魯派發展起來并漸漸居于統治地位,“望果”活動則蒙上黃教色彩,游行隊伍之前要高舉佛像并背誦經文。從此,“望果”活動固定為節日,并逐漸增加一些諸如賽馬、射箭、歌舞、藏戲、抱石和摔跤等活動,除農區之外,有些牧區也舉行類似活動。
  藏歷十月,有兩個較大的宗教節日,一個是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節,藏語稱“白拉日卓”。由木如寺全體僧眾向拉薩大昭寺的護法王尊吉祥天女舉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僧眾于十四日晚上迎請天母像至釋迦牟尼佛殿,與釋迦牟尼佛對坐。十五日一早,旭日東升之時,僧眾用頭頂著天母像來到八廓街,眾多善男信女向天母像敬獻哈達,在舉行一系列的降神活動后,重返大昭寺,天母像迎坐在原來的寶座上。婦女們對這個節日尤為感興趣,稱其為“仙女節”,她們在這一天要刻意打扮,并到天母像前焚香許愿。十月的另一個節日是二十五日的燃燈節。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在這天圓寂。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頂均要點無數燈,轉經隊伍川流不息,信徒們手持桑枝紛紛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爐,祈祝神佛為自己帶來好運。
?
在厨房掀起短裙翘起屁股麻麻_俄罗斯女人与动ZOZOZO_法国性XXXXX极品_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